然而经过几百年的流转,公元215年发生在东吴的另一场宴会,则展示出短兵器明显的发展变化。
那是在吕蒙家的一次宴会上,与甘宁有杀父之仇的凌统,趁着酒意,拔出佩刀,借舞刀助兴之名,欲杀甘宁。甘宁哪里是善茬,喝道“宁能双戟舞”,举起双戟便迎了上去。这可急坏了东道主吕蒙,于是他“持刀操,以身分之”,才不至于发生流血事件。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即使在传统的宝剑之乡吴越,刀和戟也已经取代了剑的地位。
三国时期另一个重要的武器是戟,它是不可或缺的长兵器,也是唐以前整个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猛将持戟搏杀的记载在《三国志》里有很多,最著名的有吕布“辕门射戟”;有张辽守卫合肥时“披甲持戟……杀数十人,斩二将……”吓得孙权“以长戟自守”;还有曹操在濮阳遭三面包围时,典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
除长戟外,军中常用的还有双戟,孙权就曾经“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弄死过老虎。此外还有手戟,经常作为暗器,譬如董卓就曾用手戟掷过吕布。
三国时期,骑兵的主要装备便是长戟配铁铠,步兵则是长短戟配合使用。剑退出战场,标志着古代战斗从车战向骑步兵野战过渡。
从弓到弩
诸葛亮发明远程武器“诸葛弩”
三国时期武将大多擅长弓射,然而弓箭在作战中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由人力射出,然而人力毕竟是有限的,况且它只能射杀人马,却无法破坏敌人的防御设施。
这时候弩便登上了战争的舞台,弩与弓机理相同,可以说是具有“延时结构”的弓。它与弓不同之处在于,无须在用力张弦的同时瞄准,而是先把弦扣住,再从容瞄准射击,因此命中率大为提高。不仅如此,它不仅可以依靠人的臂力,还可以脚踏或者腰引,甚至可以用绞车装置集中几十个人的力量上弦,从而使重型弩的使用成为可能。三国史上关于弩最经典的一个战例,便是袁绍凭借弩兵战胜了公孙瓒部下极为彪悍善战的骑兵组织白马义从。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虽不符合史实,但是他的一项发明却非常重要,那便是被称为“诸葛弩”的元戎弩,也就是连弩。
诸葛弩虽然做工精巧、省力好用,但威力着实不大,曹操军队使用了另一种威力巨大的远程武器:发石车。还是在官渡大战时期,袁绍部队在营中堆土成山、建成高楼,从上边向曹军射箭,一时曹军伤亡惨重。曹操下令造“发石车,击绍,楼皆破,军中呼曰霹雳车。”后世赞叹道:“飞大石过三百步,所当辄溃。”
从陆战到水战
高超造船技艺支撑赤壁之战
曹操凭借精良的步兵与骑兵,横扫北方,但他深知这一套在南方未必吃得开,“北人骑马,南人乘舟”,要想平定南方,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南伐之前,他早早地便在邺城玄武湖操练水兵。
但他的对手是东吴水师,一支秉承着启自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水师优良传承的虎狼之师。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造船技艺,拥有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水手、水兵。
当赤壁之战的序幕拉开后,南北双方近四十万人盘踞两岸,两千余艘战船对峙于长江之上,一场冷兵器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水上大战即将上演。角逐的背后,是一场力量、智慧与技术、经验的全面pk。
三国时的战船沿袭了汉代的技术,最著名的战船当属楼船,汉代最大的楼船高达十余丈,可谓彼时的航空母舰。楼船之上“起重楼,列女墙,战格、树幡”,甲板上可以奔车驰马。这其中,东吴的楼船又属翘首,其最大的楼船“飞云”、“盖海”等,竟有五层楼之高,可容纳3000名士兵,俨然是浮在水面的城堡。
东吴的另一主力战舰叫做艨艟(艨冲),以速度奇快著称。赤壁大战中,东吴用来突袭曹军船队的纵火船,便是这种形体狭长、速度奇快的小型战船。《太白阴经》记载:“(此船)务于速进速退,以乘人之不备。”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的艨艟,“中江举帆”,乘风纵火冲入曹军船队,不多时便让曹军“樯橹灰飞烟灭”,实在是令人不可小觑这种战船的实力。
赤壁大战东吴胜利的原因毫无疑问有很多,单就技术角度而言,精湛高超的造船技艺,丰富的水上经验当然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东吴水军除在长江上活动之外,还多次进行了海上远航,其向南最远到达夷州,向东北最远到达辽东半岛,每次的规模都在万人以上。这么丰富的水上经验,曹操真是必败无疑。
细数三国明星兵器
青龙偃月刀
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一种刀刃部分为半月形,刀上铸刻有龙的大刀。偃月,半弦月。偃月刀,出现于唐宋时代,用于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所用。
丈八点钢矛
又名丈八蛇矛,长一丈八(约4.14米)的长矛,名为蛇矛并不是矛头像蛇形,而是指其长度似蛇(不要以为像金蛇剑那样)。历史上张飞所使矛没有名称,而东晋的陈安曾用过丈八蛇矛。
铁脊蛇矛
程普用的长矛,其矛杆为铁铸,曾用它于汜水关刺死董卓的部下胡轸。
涯角枪
赵云的枪,意思是“海角天涯无对”,出于《三国演义》前身元代的《三国志平话》。
诸葛枪
诸葛亮曾制造过两丈长的木柄枪和二丈五尺长的竹柄枪,都加上铁制枪头。出于《事物纪原》,这大概是三国时期最长的兵器了。
方天画戟
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据《荡寇志》记载,吕布的画戟重四十斤,在《三国志平话》吕布之戟长一丈二。历史上,方天画戟是一种仪仗之物,并非用于实战。
铁蒺藜骨朵
番王沙摩柯的兵器,古代两种兵器的混称。蒺藜,即蒺藜棒,棒头附以铁刺、铁丁,如刺猬毛,因其壮如蒺藜,故名。此兵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骨朵,也属兵器棒类,一端如蒜头状,用以打击敌人。
三尖刀
纪灵的兵器,重五十斤。因有三个刀尖,且刀刃两面开锋,又称三尖两刃刀。纪灵曾用它两度与关羽交战。
马岱宝刀
马岱和钟繇交战时用的刀,其实对付钟繇这号书法家根本是杀鸡用牛刀。
双铁戟
典韦的兵器,重八十斤,后于宛城之战被胡车儿盗走,致使典韦战死。
龙泉剑
程普于赤壁之战时用的宝剑。
倚天剑
曹操所有,取宋玉的《大言赋》中“拔长剑兮倚长天”的话命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称曹操用倚天剑镇威,青釭剑杀人。
七宝刀
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曹操曾向王允借刀,用以谋刺董卓。
双股剑
又称雌雄剑,刘备起兵时请良匠用镔铁打造的,据说两剑可合为一把宝剑使用。
日月刀
西凉大将韩德的四子韩琪的兵器,共分日刀、月刀两口。
铁鞭
黄盖使用的武器,曾用他打中蔡瑁的护心镜。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