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同治皇帝,都是十分平庸的人。所以,明朝皇帝一个个长得方面大耳,雄姿英发;而清朝皇帝基本是尖嘴猴腮。
但是清朝的制度是在明朝制度上扬长避短形成的,皇权设置和皇权保障相对比明朝更为先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皇帝的工作舒适度。清朝皇帝个人素质强的时候,皇帝大权总揽,皇帝年幼的时候,家族掌权,保证皇权不会孤单。比如多尔衮和顺治,恭亲王和光绪等。要说个人素质,明朝的皇帝总体高于清朝,要说皇权制度,清朝显然高于明朝。
首先,我想知道这个有人,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其次,对于明朝皇帝全昏君的论调,表示一定的反对
如果说,清朝皇帝多勤政、明朝皇帝多昏庸;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对于一个皇帝的评判,是否勤政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但问题是,勤政努力就代表很有作为了吗?贪图享乐就是无能的表现了吗?
格局、能力无论是放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是十分重要的!
明朝皇帝比较贪玩且个性十足,这倒是无可争议的!毕竟出了像修仙达人、睡神、木匠狂人、娱乐圈大咖这样的奇葩,想低调都比较难。可这些行事高调的皇帝们,虽然看似荒诞不经,可一个个的都有那么两把刷子!
修仙派传人朱厚熜(嘉靖),虽然多年不上朝也不问朝政,但对于群臣的把控是丝毫没有减少,在位多年的嘉靖皇帝,虽然不咋干活,但大事儿还是不含糊的。明武宗朱厚照,则是典型的娱乐圈一哥,能玩好玩是不遗余力,搞豹房玩女人真是不亚于今天的各种二代,但问题是这伙计不坑爹啊,还很能打仗!应州之战力挫小王子,也证明了其武宗的谥号绝非浪得虚名
纵观明朝这些“奇葩”皇帝,虽然各有各的特色,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外戚没法专权、权臣不能一手遮天,自始至终皇权都凌驾于所有权力之上,对于朱明帝国的统治堪称是铁桶般牢固
一个全是昏君?一个都是明君?重八老四怎么想?咸丰同治偷着乐?
明朝皇帝都是一朵朵“奇葩”,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乞丐朱重八、二愣子朱老四(朱棣),蛐蛐皇帝朱瞻基、老实巴交朱佑樘这些人,是各有特色各领风骚。但你要说他们都是昏君,这可就过分了!
开国皇帝暂且不论,编修永乐大典、远征漠北主导七下西洋的朱棣是昏君?还是开创仁宣之制的朱瞻基是昏君?简单捋一捋,明朝有作为的皇帝还是很多的,甚至说睡神万历,也创下了三大征的丰功伟绩呢不是么?
再让我们看看全是明君的清朝,不说皇太极多牛B,也不谈号称大帝的撸大男康熙,先来看看后期那几个货,自乾隆开始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嘉庆、同治、咸丰、光绪这几个,有一个顶用的没有?丧权辱国、委曲求全不说,外戚干政毫无作为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清末那段屈辱的历史,都是这几个扶不上墙的货导致的!
他们勤政有用么?努力有用么?穿补丁衣服吃白菜有用么?才能的匮乏、水平的不济,让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可以有一个努力工作的中庸评价
政治体制才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所在,但帝王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明朝自老朱废除丞相、朱棣建立内阁开始,就一直运转的相当良好,在一批又一批阁老的努力下,明朝这个国家机器是有条不紊的向前开进,直到明朝末年东林作乱加上宦官干政才导致走向下坡路并最终灭亡
可以这么说,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的政治体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皇权凌驾于臣权和宦权之上,并在三方权力中起到一个制衡的作用,虽然到了后期明显出现权力偏移,但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在。崇祯皇帝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所代表的皇权已经无法和臣权抗衡,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团的腐朽导致明朝坠入了灭亡的深渊,在这之前,从万历皇帝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苗头,只可惜后继之人再无朱棣这样的铁腕帝王,没法把偏离轨道的大明王朝拉回来
反观清朝,从一开始的中央集权到最后的权力彻底失衡,则是因为皇权的过度集中,导致臣权、宦权无法起到制衡作用,所以出现了清末慈禧干政却又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权力分配,也让皇帝们所处的境地完全不同;明朝皇帝不干活还有大臣干、甚至太监干,能干好就行了呗!但到了清朝,皇帝就得事必躬亲、勤勉努力,因为别人干不了啊!
大明王朝曾涌现出无数名臣,如张居正、徐阶、高拱、杨廷和、夏言,都是一顶一的名臣,都是顶级打工仔;反观清朝却屈指可数,甚至说都找不出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个好老板, 是会用人的,在左膀右臂的帮助下,自己可以轻松愉快,并且把公司打理的有条不紊;而那些事必躬亲、呕心沥血、加班加点的光杆司令,却不一定能行
或许,这就是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区别所在吧!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 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此说或是脱胎于高晓松在一节目中所说的“明朝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不过,高晓松此见显然有失偏颇,此人还说过“郑成功是如假包换的倭寇”,由此也可见他的话有多不可信了。
明朝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国祚276年。
清朝建于1636年,亡于1912年,国祚也是276年,这应该算是一个有趣的巧合。
那么,明较之于清,真的是明朝全是昏君,清朝全是明君?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全是昏君,也不可能全是明君。
如果全是昏君,开不了国。
如果全是明君,亡不了国。
说到这,也许会有人说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高洋不是昏君吗?为什么能开国?
可实际上,高洋之所以能够这么容易建立北齐,是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了高欢和高澄两人的积累,并且高澄已经准备好接受东魏皇帝的禅位了,只是不小心被家奴给宰了。此外,高洋即位之初不仅不是昏君,反而是一个难得的明君,“英雄天子”的称号可没那么容易拿。高洋只是后期太膨胀了,所以荒唐了起来而已。
所以,既然明朝能够建立,并且能够享国276载,那么它就不可能全是昏君;清朝既然会灭亡,那么它就不可能全是明君。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身处社会最底层,不断挣扎、不断反抗的农民和乞丐,即便后来当了和尚,也是一个不受寺庙待见的和尚。
但是,朱元璋从1353年去濠州投靠郭子兴到1368年建立明朝,他只用了短短的15年时间,15年时间便从一个乞丐华丽转身变成一个开国皇帝,谁敢说他是昏君?
当然也不可否认,他在位期间确实杀了不少人,可说到底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老朱家的江山,不是为了自己贪图享乐,即便是清朝也说他“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
朱允炆算得上是昏君吗?顶多也就一个庸君罢了。
朱棣是昏君?明朝的版图可有不少是他打下来的,奴儿干都司和哈密卫是他设的,安南是他打下来的,旧港宣慰司都设到今天的印尼苏门答腊去了,一手开创了“永乐盛世”,他能是昏君?显然肯定不是,清朝夸他“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朱高炽和朱瞻基再怎么说也捣鼓出了一个“仁宣之治”,总不能因为朱高炽只当了一年皇帝,身体又胖,就说他是昏君?清朝评价朱高炽可是很高的,说要是再给他点时间,可比汉之文景。
明英宗朱祁镇,说他是昏君倒也不为过。
明代宗朱祁钰,能力一般,但也过得去,至少心里想着的是励精图治,没做什么荒唐的事。
朱见深也还过得去,也就因为用了汪直之流为人所诟病,说是昏君太过绝对,小半个昏君倒还可以。
明孝宗朱祐樘更不能说是昏君了,生活节俭,待人仁厚,治国也以宽,史学界对他评价很高,清朝官方也说他“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明朝16个皇帝,除了太、成二祖,也就仁、宣二宗和孝宗值得一赞了。
明武宗朱厚照是个挺有意思的人,因为爱玩,所以看上去很荒唐,算是半个昏君。
嘉靖皇帝朱厚熜前期还不错,所以才有了所谓的“嘉靖中兴”,后期玩脱了,迷上了修仙问道,又重用严嵩,但说实话他真不昏,他只是不想浪费时间当一个好皇帝而已,所以清朝说他是个“中材之主”。
清朝说朱载垕“可称令主”,是一个好皇帝,我反倒认为他太一般了,没什么出奇的地方,“隆庆新政”也勉勉强强。
万历皇帝朱翊钧不用说了,清朝说“明实亡于神宗”有一定的道理,小孩子脾气,也是一半一半。
朱常洛当了一个月皇帝,明也来不及,昏也来不及。
朱由校可以算是一个昏君了,又不务正业,又重用魏忠贤。朱由检被不少人洗白,清朝对他评价还可以,不过在我看来他是介于庸君和昏君之间,并且离昏君更近,他作为一个皇帝仅仅只知道勤奋是不够的。
说完了明朝,再说说清朝,清朝真的全是明君,没有昏君吗?显然也不可能。
如果只从目的去看,不看他的手段的话,他的能力是很强的,也许军事能力一般,可是政治权术却很高明,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清朝的文字狱闹得这么厉害,就是在顺治时期开始冒头的,后来被乾隆玩得炉火纯青,顺治的成绩也一般,没什么值得夸耀的,算得上明君?
实际上,清朝皇帝也就康熙和雍正能够称得上明君了,不过,他们玩文字狱玩的也不差,杀人杀的也不少。
乾隆能够这么潇洒,说来说去还不是他爷爷和他爸爸留了好底子给他,结果把好底子用光了留下个烂摊子给儿子嘉庆,虽然吹嘘出了所谓的“乾隆盛世”,可是他和昏君也没什么两样。
嘉庆这个人能力平平,抄了和珅的家发了一笔横财,之后没什么值得一说的了,一定要说的话也就只有所谓的“教乱”了,嘉庆一生被“教乱”折腾得不轻,庸君一个,离明君差好几千里。
道光和咸丰,这两个“二货”被洋人吓得不轻,一个被吓得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一个被吓得跑去热河行宫不敢回北京,说他们是明君?反正我是不信的,咸丰还挖了个坑留给儿子同治了呢。
同治皇帝没什么好说的,据说是染花柳病身亡,真让他掌权,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光绪本来也没什么好说的,偏偏他闹了一出“戊戌变法”,不过从这也能够看得出此人志大才疏,或许不是昏君,但绝对是庸君。
溥仪也不用说了,好好改造。
所以,“明朝全是昏君,清朝全是明君”之言可谓大谬。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