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城到校场、红城、新城
秦王府城不仅在明代左右着城市格局和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在此后的清代、民国迄至今天,都在城区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明末李自成攻陷西安后,遂占据秦王府城,建立了大顺政权。明秦王府城成了大顺政权的王宫。
清顺治初年,西安城内东北隅兴建八旗驻防城,拆毁了秦府外城萧墙,将内城砖城改建为“八旗校场”,作为满蒙八旗军队训练的场所。
雍正元年(1723年)西安都城隍庙毁于火灾,担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用拆除了明秦王府的木料砖石对城隍庙进行了重修,并将秦王府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铸造的一对铜狮子移至都城隍庙前,后移至今碑林博物馆。
清末民初,秦府城旧址被称为“王城”或“皇城”。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八旗校场毁于战火,满城也被拆除。民国时,秦府旧址作为陕西省政府驻地,几度易名。
1921年冯玉祥主持陕西军政时,每天亲率士兵赴西关梢门外拆运南营房破房材料,重建新城,恢复旧观。1926年于右任与冯玉祥一同从苏联回国,解除了军阀刘镇华对西安长达八个月之久的围困,于右任以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的名义进驻西安,主持陕西军政。1927年1月9日,根据于右任的提议,联军总司令部开会决议将西安“皇城”改名为“红城”,以示革命。
1927年6月石敬亭主持陕政时,根据《大学》中“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取革故鼎新之义,将“红城”改名为“新城”。1983年6月拆除秦王府北门时,发现了一通1927年1月刻石、陕西省政府主席石敬亭撰文、省政治顾问宋伯鲁书写的《陕西新城记》碑,就记述了这一改名过程。
在改换城名的同时,当时还将新城四门重新命名:西曰“前进”,东曰“奋斗”,南曰“努力”,北曰“自新”。这一年,新城东、西、南三面的大街又分别起名为东新街、西新街和南新街,这些街名至今沿用。
l936年西安事变时,张学良和杨虎城以新城为指挥中枢,并拘留蒋介石于新城黄楼。解放后,新城先后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北军政委员会和西北行政委员会驻地。
1949年新中国后,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并开辟新城广场。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