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获评中国史上最残暴王朝:20任皇帝有17个暴君

2024-11-16  虎思国学网  阅读 688


明太祖朱元璋

  明王朝的暴君数量之多,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二十任皇帝就有十七个是暴君。其中二任帝朱允炆一上任就遇到叔父发动的叛乱,四年后兵败身死;十五任帝朱常洛在位只有三十天,还来不及作恶;如果让这两人多在位几年,也极有可能成为暴君,事实上只有七任帝朱祁钰一人不是暴君。

  一任帝朱元璋:大规模屠杀功臣,制造胡惟庸冤狱和蓝玉冤狱,共杀五万余人,使明廷成为恐怖世界。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回来,合家才有笑容。最恶毒的暴政是把罪犯的妻女发配给妓院强迫卖淫,任两条腿的动物百般凌辱。

  制造文字狱,毁灭知识分子的灵性和思想。它的特征是:罪状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元首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则垂宪”,处斩。北平府学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这些句子的“则”本是“法则”和“标准”之意,但朱元璋却把“则”当做“贼”,认为是讥讽他当过小偷的往事。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奏章上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这两句话是千年以前的古文,朱元璋却解释说:“法坤与‘发髡’同音,发髡是剃光了头,讽刺我当过和尚。藻饰与‘早失’同音,显然要我早失太平。”于是许元被处斩。朱元璋又尝于元宵夜出游,市上张灯结彩,并列灯谜。谜底系画一妇人,手捧西瓜,安坐马上,马蹄甚大。朱元璋见了,大怒回宫,即命刑官查缉,将做灯谜的市民拿到杖死。刑部莫名其妙,奏请宽宥。朱元璋大怒道:“亵渎皇后,犯大不敬罪,还说可宽宥么?”刑官仍然不解,只好遵旨用刑。后来研究起来,才知马后系淮西妇人,向是大脚,灯谜寓意,便指马后,所以触怒朱元璋,竟罹重辟。做了一个灯谜便招来杀身之祸,可见朱元璋的残暴和冷血。

  三任帝朱棣:制造靖难大屠杀,一下子杀了一万四千多人。前祭祀部长黄子澄全族处斩。前国防部长齐泰兄弟全部处斩。皇家教师方孝孺屠杀十族,连朋友学生都包括在内,杀八百七十三人。财政部副部长卓敬灭三族。教育部长陈迪全家处斩,亲属一百八十余人廷杖后贬窜蛮荒。监察部代理部长景清磔死,家属亲朋全数处决,故乡一连数个村庄房舍一空。监察部副部长练子宁磔死,家族一百五十一人处决,数百人贬窜蛮荒。最高法院秘书长邹瑾家族四百四十八人处决。最高法院副院长胡闰家族二百一十七人处决。

  六任帝朱祁镇:信任太监王振,王振怂恿他亲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朱祁镇复位后竟然仍思念王振,特地为王振雕像,招魂安葬。

  九任帝朱见深:宠信太监汪直,在位二十四年,始终藏在深宫,不朝见政府官员。万安因敬献春药有功,竟被擢升为首相。

  十一任帝朱厚熜照:宠信太监刘瑾,使他权倾朝野。刘瑾有一个核心集团,被称为“八虎”,单是这个名字就可说明这帮人的暴虐和残酷。一天早朝时,殿阶上忽然发现一封信,朱厚熜照命拣起来看,是一份揭发刘瑾种种罪行的匿名控诉状。朱厚熜照在上面批示:“你所说贤能之人,我偏不用。你所说不贤能之人,我偏要用。”(今天听起来仍然耳熟。)朱厚熜照有这种倒行逆施的能力,但这样做最大的受害者恐怕是他们朱家。刘瑾有皇帝撑腰,大发雷霆,命部长以下高级官员三百余人跪到奉先门外烈日之下追究事主。那些高级官员从早晨跪到天黑,国防部科长和北京地方法院法官焦渴过度,倒下来死掉。天黑之后,未死的人再被囚进锦衣卫诏狱。刘瑾死后,朱厚熜照在另一位太监钱宁的引导下去南中原游荡,常常信步走到一大户人家,命锦衣卫把这家的男人赶走,而留下女人伴寝,世界上最凶暴的强盗行为也不过如此。

  十二任帝朱厚熜:在位四十六年,1540年起不出朝见政府官员,一直到1566年逝世,二十七年间总共跟群臣只见过四次面,平均七年出席早朝一次。他信任大贪官严嵩,后者专擅朝政二十年,惟一的嗜好就是贪污和排除异己,朝中稍微有点理性的官员不是被诬陷进监狱就是卷起铺盖走人。因为朱厚熜的渎职和严嵩的滥用职权,明政府已腐烂透顶,全国沸腾的抗暴民变如火如荼,每年至少都要有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连宫女杨金英等人也因受不了朱厚熜禽兽般的恶行,试图乘朱厚熜熟睡时用绳索把他勒死。如果她们不是因为太紧张打了个错结,朱厚熜必死无疑。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仇恨,使世界上最善良的宫女用谋杀的手段,以图跟她们的仇敌同归于尽。由此可以想见明政府的宫廷是何等肮脏恐怖。

  十四任帝朱翊钧:十岁即位,在位四十九年,二十岁之前因张居正摄政,还不敢有太大的恶行,只是经常拷打身边的宦官和宫女,把这些可怜无助的人拷打至死。朱翊钧在张居正死后亲政,第一件事就是抄张居正的家,继而开始吸鸦片,接下来开始不跟大臣见面。到了1589年,朱翊钧像是被皇宫吞没了似的,不再出现,一直到1620年死亡,只在1615年才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一味龟缩在深宫吸毒酗酒和打杀宫女宦官。朱翊钧1582年亲政,到1592年的十年间,仅官方统计就已鞭死了一千多人。明王朝的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其他的官员只能照皇帝的圣旨行政,不能擅自决断。皇帝不作为,全国行政遂陷于长期停顿。到了1610年,中央政府六个部只有司法部有部长,其他五个部全没部长。监察部长缺十年以上。锦衣卫没一个法官,囚犯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还没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血泊中呼冤。全国地方政府的官员也缺少一半以上,但请求任用官员的奏章,朱翊钧视若无睹。1619年,辽东军区司令官杨镐四路进攻后金汗国,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五千人,开原、铁岭相继失陷,北京震动。全体大臣跪在文华门外,苦苦哀求皇帝批发军事奏章,增派援军,急发军饷——前线将士正在冰天雪地和饥饿中杀敌,可朱翊钧毫不理会。

  由宦官管理开矿和负责征收赋税,是明王朝的暴政之一。朱翊钧的“矿监”和“税监”全是一群人伦丧尽的饿狼,把百姓的财富搜括罄尽,全国中等以上的家庭大部分破产。

  十六任帝朱由校:在位八年,是一个狂热的木匠,经常在宫中赤膊短裤挥汗如雨地运刨抡斧,制造桌椅案柜,雕刻屏风;对政治则是白痴,把朝政委托给孩童时带他的玩伴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心灵阴暗歹毒,在朝中结党营私,疯狂迫害对国家民族还有一点责任感的朝臣。他最为得意的杰作是诬陷抗击后金的军事天才、辽东军区司令官熊廷弼“贪污”,自毁明帝国的“长城”;然后又诬陷为熊廷弼呼冤的监察部长杨涟和评议部主任委员魏大中“受贿”,逮入诏狱,用酷刑迫害至死。

  魏忠贤的核心组织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一看这些称呼,就可窥知他们的成员是些什么东西。魏忠贤当权的后期,各地官员纷纷为他建立“生祠”,以歌颂他的丰功伟绩。祠堂本是祭拜死人的场所,但摇尾拍马屁的官员却在魏忠贤还活着的时候,在祠堂中树立他的塑像,供人当神仙般的焚香跪拜,祈求降福,这真是一件空前热闹的政治奇观。魏忠贤当权仅仅七年,就把明王朝的根基全部挖空。

  十七任帝朱由检:在位十八年,精力充沛,有心治理国家,但智商不高,脾气暴躁,发脾气时不可理喻,而且几乎是没睡着的时候都在发脾气。他对自己的错误永远有动听的掩饰,绝不寻求更正,却喜欢部下歌颂他英明。

  朱由检最津津乐道的政绩是他中了清帝国的反间计,宣称清帝国的克星、用兵如神且忠心耿耿的辽东军区总司令袁宗焕是清帝国的“奸细”,把他押赴刑场千刀万剐。清帝国的势力自此失去控制,最终夺占了明帝国的江山。

  朱由检最勇敢的一件事是杀人,发脾气时像一头挣脱了铁链的疯狗,人性和理性全失。有一次他把大臣们请到金銮殿上,向他们作揖行礼,说:“谢谢各位先生,帮助我治理国家。”然而不久就大发雷霆,把被他谢谢的“各位先生”杀掉。朱由检宠信太监曹化淳,让他担任北京城防司令,后者在李自成兵团来到时大开城门迎接农民军进城,像铁铸一样坚固的北京城没经过战斗就告陷落。这进一步地证明了朱由检的“知人善任”。

  十八任帝朱由崧:在临时首都南京即位,这时清帝国大军压境,明政府的残余国防军力量弱不禁风,不堪一击。朱由崧上殿时表情忧愁,大臣以为他忧心国事,未免说些安慰话,朱由崧却回答说后宫宫女数量少且不够漂亮,当务之急是挑选美女,扩充后宫,弄得大臣一个个哭笑不得。朱由崧颁布的第一道敕令是征集宫女,第二道敕令是命各地方官员进贡春药秘方。被贬窜的阉党巨头阮大铖被召回政府担任要职,跟实力派宰相马士英结成一条阵线,疯狂打击忠于明政府的文武官员。朱由崧只当了十三个月的皇帝,就被清帝国俘虏,送到北京砍头。

  二十任帝朱由榔:在位十六年,一直像流寇一样被清政府追逐,在西南诸省的大山中不停地逃亡,最后逃入缅甸,在边界蛮荒地区搭建草屋,与土人杂居。在破草屋的金銮殿上,任用另一位太监巨头马吉翔,对忠心耿耿、追随正统政府流亡的官员呵责辱骂和施用廷杖酷刑,好像仍在北京一样。

  如果给明王朝的暴君逐一画像的话,肯定是一幅带有漫画性质的“群丑图”,看后让人作呕又忍俊不禁。

相关话题  #明朝  #王朝  #暴君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