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打虎”:派去反贪的高官吞赃款又占美妾

2025-01-03  虎思国学网  阅读 992


  有贪就有反贪,古代贪官的家产多是巧取豪夺、肆意搜刮民众得来的不义之财,但这些不义之财被没收后,究竟去了何方?用在何处?人们却不得而知,而反贪其实也早已经是一条腐败之路了。

  严管太监受清查 受命反贪饱私囊

  众所周知,明朝法律制度极其严苛,朱元璋性格更是心狠手辣,对待贪贿官员的做法也为历代一绝,他曾规定,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并将之挂于官府公座两旁,使官吏一见便触目惊心。除此之外,还对反贪有功者进行奖励,百姓还拥有将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的特权,以此带动全国百姓一起反腐反贪。

  最终总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贪,结果越反越贪,无论在多么律例严苛的反贪时期,贪污之风都从未停止过,即使反贪力度如此之大,还是抑制不住官员们贪财爱富的心。明朝的大贪官还是“豪杰辈出”,他们冒着法律的制裁甚至掉脑袋的危险,还是深深地陷入利欲的泥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明朝的第一个大贪官就是朱元璋严加管束的太监。这位“大太监”名叫王振,是宫里的司礼太监,这位开明朝风气之先的“敬事房里走出的好汉”有把大臣吓得尿裤子的光荣史。

  他得势的时候,权力之大可代皇帝批复奏章。因此他公开卖官鬻爵,收受贿赂,甚至走私军火卖给敌人。但一直没人敢揭发他,他是胡闹得让皇帝当了俘虏后才被早就恨透他的护军樊忠一锤打死,然后彻底查他的贪污账的。据调查,在经过清查之后,他的众多赃款中,有不少财产就是在他受命反贪的过程中,自己私自占为己有的财富。

  明代嘉靖皇帝信奉道教,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热衷用“青词”(祭神的文书)向上天祈福。恰巧奸臣严嵩正善于写青词,于是便讨得嘉靖欢心,还被授予内阁首辅大臣之位,时人讥讽其为“青词宰相”。

  自此严嵩权倾朝野达20余年,30多个官员争先恐后地做了他的干儿子。严嵩入阁后又把其子严世藩拉进朝中为官,父子两人把持朝政,有“大丞相、小丞相”称号。他们牢牢把握锦衣卫,对忠良大加残害。还卖官鬻爵聚敛私产,控制官员的升迁贬职,不论官员的贤愚廉贪能力大小,皆以贿赂的多少为标准,以致向他行贿的人络绎不绝,相望于道,馈赠之物,鱼贯联珠,车载斗量,刑部主事项志元贿赂严嵩2万金,而升为吏部主事。

  严嵩父子大肆纳贿搜刮,家财可与皇室比富,在京城大建府第,用民工开凿数十亩地的人工湖,家中的金银珠宝难以计数。

  后东窗事发,最终被明世宗抄家,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在其被革职抄家时,负责抄家的官员将其家产登记在册,取名为《天水冰山录》,留下了比较详细的财产清单,字数超过6万,足见严嵩贪污赃款之多。《明史》称,没收严嵩家财,有田地百万亩以上,房屋8000多间,计黄金和金器三万余两,银子银器二百多万两,珠宝古玩价值数百万两,其他珍宝不可数计,等于国库的一年总收入,可谓“富甲天下”,也有人认为《明史》中记载的并非真实数字,因为前去抄家的大小官员,在抄家清算这笔巨大的财产之时,又有多少人能够抵得住诱惑。因此这些不义之财到底有多少,最终有多少入了国库,究竟用于何处,却无人知晓。

  官衙原籍同时抄 反贪官先分赃物

  清朝雍正帝的反贪也丝毫不比明太祖逊色,他登基不久就下令追查国库亏空,赃官一被揭发,就立即抄家,而且是官衙原籍同时抄捡。一切家产都被估价变卖,先补了亏空再说。当时打牌都打出“抄家和”。说明历史上各王朝对于惩治贪污是毫不含糊的,手段也比现在残酷得多。可即使是这样,朝廷派出前去反贪的大小官员,在反贪的过程中,自己就贪上了。或者,一些官员们就是将反贪当做是一种新的贪污方式。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曾写下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鹿鼎记》,其中就有描述有关此内容的情节。清康熙八年,韦小宝和索额图奉皇帝之命去抄贪官鳌拜的家,抄了二百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八两,见有如此巨额的财产,二人私下商议,最终上报皇帝一百三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八两,剩下的两人二一添作五,还拿出一部分打点下面的小官,而韦小宝分得银两外,另得有明珠、宝刀、玉马、宝衣之类。

  办理贪污案的官员私自侵吞不义之财,已司空见惯。乾隆时期,山东巡抚陈祖辉,是位贪官,乾隆令浙江巡抚王某前去办理此事,追缴赃款,结果王某在前去反贪期间就私吞了一部分赃物。事情败露后,乾隆又派和珅前去反贪,然而和珅不仅侵吞了财产,还看上了王家一位绝色少妾,还将此绝色少妾据为己有。此外,贪官和珅被查办前,还曾负责查处了清代另一贪官李侍尧。在李家查出的各种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共计901项,有不少都进入和珅囊中。这正是“贪污着你的贪污,腐败着你的腐败。”

  没收失势重臣家产 养肥了皇亲国戚

  贪官被抄家后的财产除了被别的贪官贪污,还有的被私自授予皇亲国戚,甚至直接进入了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明万历十年,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因病逝世。张居正生前得到当时摄政的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完全信任,前后当国十年,一切军政大事均由他主持裁决,并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因此得罪不少官员,甚至和皇帝结怨。在他去世半年之后,被人揭发“接受贿赂,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便命刑部右侍郎和太监张诚,前往荆州,抄张居正的家。并追缴被家人转移、花费的钱财。朝廷的反腐大员还在路上,荆州当地的官员已经将张宅团团包围,张居正的兄弟和几个儿子的所有家财也都被查抄,最后共抄出黄金万两,白银十多万两,但还有两百多万两白银不知去处,后来皇帝一心软,就没有再追究。

  这消失的两百万白银,其中不乏被前去反贪的官员,私自藏于自己囊中,或者收于贿赂。即使少了两百多万两,这笔赃款仍然还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明神宗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知道后,对张家被没收的财产一直虎视眈眈,想要占为己有,随即就向明神宗索要。明神宗平日里就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又怎么会拒绝他的请求,对于他的要求也就一口答应了,从此,被查抄的张居正家产就此归了朱常洵所有。

  富可敌国的贪款 私入皇帝“小金库”

  有人说晚年时期的乾隆,曾有意纵容官员贪污,这样就可以下令抄其家产,从而巨额家产被朝廷所用或是进入自己的腰包。

  近代人都知道和珅是清代最大的贪官,也是古今中外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身为乾隆皇帝的宠臣,执掌朝政20多年。和珅执掌乾隆朝国政期间,弄权舞弊、骄横跋扈、贪得无厌、聚敛财富,通过贪、占、抢、索、骗等各种非法手段,贪得的家财堪比国库有过之而无不及。乾隆帝对此不可能不知道,但对他的所为视若不见,或纵容包庇,这其中还有其重要的原因。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乾隆驾崩,嘉庆帝即位后,给事中王念孙首劾和珅,嘉庆帝立刻宣布革大学士和珅职,下狱治罪。19日历数和珅20大罪状,随即查抄了他的家产:“楠木房屋,僭侈制,依照宁寿宫制度,因离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还有田地80万亩、当铺75座、银号42座、赤金580万两、生沙金200万两、金元宝1000个、银元宝1000个、元宝银940万两,其他如珍珠、白玉、珊瑚、玛瑙、钟表、宝石、绸缎、瓷器、古鼎、人参、貂皮等不计其数。据计算,查抄的家产总数超过白银8亿两,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为8000多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朝全国10年的全部财政收入,可见其赃物之多,财产之富。但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字,被和绅挥霍掉的还有被抄家官员塞进自己腰包的,真是不知其数。令嘉庆最开心的就是查抄和珅的家产,因为,这些被没收的巨额赃款除了被一些官员塞进自己腰包的外,并没有存入国库,而是全部收归内务府,也就是皇帝的“小金库”,当时还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相关话题  #乾隆  #赃款  #高官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