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国学大师这种事情可以排名词呢?
为什么?
无他,因为清末民国年代,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激烈的年代,而辜鸿铭这个人真正的学贯中西!
这个时代,学贯中西很重要,因为只有学贯中西了,对于国学才会有旁观者的清醒耳目,所谓的国学发展到民国太需要清醒的耳目了。
如果一个人只有满肚子的国学,他只能算是国学的践行者,怎么算大师呢?
国学大师者,是需要指出国学因何而来,要往何处去的。没有学贯中西的旁观者能力怎么找得出这个“因何”呢?
那么,辜鸿铭有多“学贯中西呢”?
其父亲中国人,母亲西洋人,我们知道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有多深厚,所谓的西洋文化他从吃奶开始他就学习了。
而,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大学问家是需要财富支撑的,辜鸿铭也有,因为他父亲的老板是一个没有子嗣的西洋大富翁,这个大富翁非常喜欢辜鸿铭,收他为义子,自小就对他开始了严格的西方系统文化教育,什么莎士比亚呀,培根呀,烂读于胸,自小当儿歌唱的。
后来,10岁时,他义父要他去英国接受正统高等“贵族教育”,前途无量呀!临行前,他的亲父亲把他按在了祖宗牌位前,焚香,磕头,祷告一番肃穆操作后,用中国话告诫他说:“你记住了,将来不论是在那里生活,有多大出息,挣了多少钱,甚至无论你变成了哪国人,都不要忘了了,你姓辜,你是中国人。”
14岁,他又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因为那时候德国的科学在世界最前沿,以优异成绩被爱丁堡大学录取,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拉丁文、法文、希腊文,当然还有中文了,自小会说的母语嘛!
7年之后,20岁的辜鸿铭又赴莱比锡大学研究文学,哲学。没办法,那时候莱比锡大学比现在什么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厉害多了,那时候德国是NO.1。
后来,他在各个大学总共拿到了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问。蔡元培到莱比锡大学之时,辜鸿铭早就是大人物了,林语堂去莱比锡大学读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经是莱比锡大学的教材了,是林语堂这种新学生的指定必读书了。
24岁那一年,他回到了他父亲身边,他没有忘记他姓辜,他是一个中国人,尽管他在西方完全可以做一个“贵族”!而且,他自小也受的是贵族教育。可是,他回到了他的中国人父亲身边。
好了,你看,辜鸿铭西学这么厉害了,也才24岁,多年轻呀!学什么也不完,正当其时。
于是,他开始研究国学,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大师横空出世了。
他在研究《论语》、《中庸》、《大学》这些经典著作之时,还顺手把他们翻译成了英文,然后利用自己的关系在西方刊载发行了,恩,他开始向西方传播东方文化了。
1885年,他28岁,辜鸿铭终于来到了中国,进入了张之洞的幕府,任职达二十年之久。而所有人都知道,张之洞的幕府里,精通国学者简直不要太多。
他一边帮张之洞办洋务运动,一边精研国学,给自己取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汉滨读易者”,说明他正在研读易经。
武汉是张之洞的大本营嘛!辜鸿铭协助张之洞办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设,自己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清华一开始是外国人建设的。
你看,辜鸿铭这个人不光凭着他强大的学习能力研习国学二十年之久,还在中国人堆里参与了很多中国人的实际社会工作,还是高屋建瓴工作。
辜鸿铭的珍贵处,正在于此。
后来,1915年,辜鸿铭已经58岁了,在中国也学习工作生活三十年了,大清已经倒了,张之洞也死了六年了,这时候,他是北大的一个教授,这一年,《中国人的精神》出版发行,另一个名字是《春秋大义》。
辜鸿铭他是一个深沉的,博大的,但是同时又淳朴至极的人,他是一个拥有中国精神的中国人,这个一生四洋的人,终归还是接受了父命,做了一个北洋人。
他是国学大师第一人!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