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冬至后108天,通常在阳历四月四、五号这两天变动。过去有清明日外出踏青、插柳的习俗,一些地方更有清明前两日禁火的旧俗。
说起来也奇怪,清明是廿四节气中节日与节气重合的特例。廿四节气中还有一些节气,也是有讲究的,比如立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在我的家乡,人们会燃放鞭炮庆祝。比如立冬,人们都会吃羊肉、都会用当天的井水腌制泡菜。(据说用立冬日的井水腌制出来的泡菜,可以经年不坏)。还有立夏、立秋,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但并没有成为一个节日。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往往会被勾起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是悲伤而难过的。
在我的家乡,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有两件:一是上山扫墓奠祀去世的先人,二是修家谱。
上山扫墓的日子有个前三后四的说法,即清明节的前三天或后四天。先是一个村落里血缘最亲的几户,上山去给他们共同的祖父或曾祖父扫墓,再是周围同一个姓氏的几个或十几个村落,用我家乡的说法就是共一个祠堂的人再挑选一部分人去给大家共同的祖先扫墓。这一部分人扫墓归来后,会在祠堂里共进午餐,俗称“吃清明会”。
这是一场既热闹又风光的聚会。大家平时分散在全国各地,往小了说是在各自谋生活,往大了说却是在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年一度清明节,能回来的和想回来的,在这一天都回来了,在祖先的坟头培一抔土,插上一枝花,在心头默默许下一个誓言: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自己,不使祖先蒙羞。
实际上,修家谱的活动早在过年的时候就已经在进行。以前的修谱人员靠两条腿走村串户搜集信息,后来靠信函鸿雁传书,现在好了,微信就能摆平。一个宗族修谱的常态不外乎三年小改,五年增删,而把每年的微调工作都放在清明这一天。
有关清明的农谚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就些农谚告诉人们,每年的四月清明来临之际,气温变暖,阳光雨水充沛,最适合瓜果树苗生长,毕竟最美人间四月天不是嘛?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