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伽罗:隋文帝言听计从的皇后

2024-05-22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2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阳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拜为隋王妃、隋王后;隋朝开国乃为皇后。

独孤皇后深度参与朝政,终身对隋文帝保持了强烈影响力,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晚年主导罢黜宰相、废易太子引发史学界争议评价。隋文帝和皇后夫妻恩爱,“誓无异生之子”,共诞育有十个儿女。仁寿二年八月皇后崩逝,在位二十二年。

隋文帝不能忘情,迷信皇后升化为妙善菩萨,并亲自为其送葬;又营造天下最盛佛寺为皇后祈福,临终前企盼和爱妻“魂其有知,当地下相会”。仁寿四年七月文帝病逝,十月帝后合葬太陵,皇后谥曰“文献'。次子即隋炀帝杨广。

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是生活在我国南北朝、隋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女性政治人物,为隋文帝朝政治系统核心人物。在皇后积极参与和协助下,隋文帝北御突厥、南平陈朝,一统华夏,使得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动荡分裂近四百年的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步融合发展,从而开启了隋唐盛世。

独孤伽罗不仅在政治作为上可圈可点,其本身也是一位具备鲜明个性的历史人物。她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真率,又有汉家女儿的优雅聪慧、柔情体贴,隋文帝杨坚对其可谓言听计从、迷恋终生。

夫妻俩五儿五女、一母同胞;同居共寝、并辇上朝;朝夕相伴,情深意长,六宫常年虚设。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一下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不到两年也随之离开人世。临终前,隋文帝仍然希望能够在地下永恒的世界里和妻子重逢。生死相随,夫妻情深,无过于此,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可谓创造了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生活的奇迹。

缘定三生

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独孤信看中了老友杨忠的嫡长子杨坚相有奇表、气质非凡,于是把十四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他。杨坚时年十七,小名“那罗延”,意为金刚力士。他性格深沉稳重,外表木讷而内心有大气魄,因从小在寺院长大,又养出了一股与众不同的威仪风姿。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贵族亲缘联姻。

少年郎杨坚此时初入仕途,又得配佳人,踌躇满志正欲有所作为,但命运和他开了个大玩笑。杨坚和伽罗结婚前夕,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十月,西魏、北周的实际缔造者、关陇集团的核心凝聚人物宇文泰去世,遗命其侄宇文护辅政。在其主导下,宇文家族取代了西魏元氏政权,政治态度倾向西魏且位高权重的独孤信立场微妙。

小夫妻婚后月余,独孤信与北周权臣宇文护政斗失败被逼自尽,势力流散,妻儿也受牵连流放到蜀地多年,独孤家族从此退出权力中心,家道中衰。因杨家不肯依附宇文护,再加上与独孤信联姻的这层关系,导致杨坚不幸遭到池鱼之殃,他备受猜忌,连续八年原地踏步不得升职,甚至不时有性命之忧。


政斗的残酷阴影却没有影响这对小夫妻的感情。和杨坚的姻缘使独孤伽罗保留了贵族身份,免遭流放之罪,而家门巨变的阴影,又让丈夫对她更为爱怜有加。少年男女两情相悦,又有建功立业的共同理想志向。情到浓时,夫妻俩誓无异生之子,相约白头,永不变心。

杨坚夫妇相继诞育有五子五女,携手走过了近五十年人生风雨。在杨坚一生风云诡谲的岁月中,爱妻伽罗始终是他最亲密的爱人、知己、智囊和精神支柱。

政治继续在杨坚夫妇面前充分展现其隐秘和黑暗的一面。宇文护攫取政权、废掉孝闵帝、毒死明帝,他那阴冷的目光不时瞄向杨家这条似乎也不太稳固的船,着实令人森然可怖。杨坚和妻子不得不相互鼓励,互商对策,以期逃避宇文护怀疑的目光,伽罗也一直保持低调谦恭作风,尽量为丈夫消祸。

所幸由于北周生存环境形势严峻,北有突厥骚扰侵犯、东有北齐虎视眈眈、南有南朝趁火打劫,杨坚的父亲杨忠骁勇善战,在北周一直拥有相当的地位。杨坚的两个弟弟也相继和宇文皇室联姻,二弟杨整娶了宇文泰外甥之女尉迟氏、三弟杨慧娶了周武帝之妹顺阳公主。杨坚夫妇在父亲的大树羽翼之下暂得保全。

哀荣至极

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八月二十四日午夜,独孤皇后于永安宫奄然而逝,这对垂暮隋文帝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她的死标志着其大展宏图时代的结束。

皇后崩年五十九,“年过五十不称夭”,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也不算低寿。然而时年六十二岁,和她整整做了四十五年夫妻的隋文帝仍像个热血冲动的热恋少年,纵情而放肆地追怀着他深爱的妻子,其用情之深、思恋之苦,实在让人不忍卒读。

也许是皇后从病发开始起,隋文帝早已失魂落魄得人尽皆知。皇后刚刚去世,非常善于把握上意的著作郎王劭立刻上书安慰文帝称:皇后是圣德仁爱的观世音菩萨下凡,她的死亡只是在诸天神佛的迎接中归位而已。隋文帝读后,“且悲且喜”。

另一位天竺高僧同样声称皇后是被诸神佛迎接到西方阿弥陀净土,悲喜交集的隋文帝激动之下赐物两千余段。这种数额的赏赐一般只有身死王事、忠义节烈立下巨大功劳的人才能得到。要何等深厚的恩爱之情,才会让他傻傻地用这种不经之语来麻醉自己。


独孤皇后的丧事规格之高,是异常罕见的:皇后丧事由隋朝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宰相)杨素亲自负责。杨素不仅要统筹安排丧葬各项事宜,而他身为宰相居然带着人马日晒雨淋,亲自到荒郊野外之中为皇后寻找福地。不仅如此,选好地址为皇后建设山陵时,杨素也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凡事亲力亲为、辛苦不已,连隋文帝都被他感动了。

隋文帝后来在表彰杨素的诏书中称,杨素为皇后寻访山陵办后事的功劳,比他南征北战平戎定寇的功绩还重要。杨素是平陈统一全国的一支主力,之后又转战江南各地两年多平叛,而且开皇末年数次出击突厥。也就是说,在隋文帝看来,皇后等同于他的人生功业。

皇后的丧仪史书没有记载细节,不过从佛教典籍里透露的一鳞半爪,可以想象当初葬礼的盛大。根据《续高僧传》等记载,“献后之丧,福事宏显”。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即召高僧大德五十余人进宫,在皇宫内举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宏大法会超度皇后亡魂,然后又讲《净名经》(即《维摩诘经》)。

皇太子杨广亲临听讲,参加的大德皆为“四海宗师,一时翘楚”。据《续高僧传》记载,有善权、立身、智脱、慧海等。此外,汉王杨谅从晋阳带回高僧志念,自为施主,为母亲经营法祀。扬州的天台国清寺也为大行皇后举办法事祈福超度,隋文帝厚加赏赐。

隋朝为独孤皇后上谥号为“献”,根据《逸周书》对谥法的解释,献者:聪明睿智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同年闰十月,隋文帝又做了一件相当震撼的举动:晚年迷信、已经62岁的他,决定亲自为妻送葬。

术士萧吉劝谏和告诫道:“根据阴阳书,皇帝今年送葬对自身是不利的”。隋文帝却置之不理。垂暮的他冒着严寒亲自奔波了数百里把爱妻送到太陵陵园。当初他把14岁的小新娘伽罗接回来,她从此成为了他血肉相融的一部分,如今阴阳两隔,他要陪着心爱的伽罗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仁寿四年七月,隋文帝病逝,十月帝后合葬太陵。大业年间,隋炀帝曾在太陵立寺为父母祈祷冥福。太陵位于今天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三畤原上的五泉镇王上村,陵寝至今犹存。

经过考古勘探,证实了太陵确为文献所记载的“同坟而异穴”,也即帝后各自拥有独立墓室,位于同一封土之下。这表明礼制在尊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地位时,同时也注重家庭关系。

相关话题  #言听计从  #独孤  #皇后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