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学者认为魏忠贤的死是导致外族入侵与明亡的关键?
2024-10-18 虎思国学网 阅读 754
崇祯17年3月14日(1644年),崇祯皇帝密令太监收拾魏忠贤的尸骨厚葬了他。3月19日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自缢身亡。到最后时刻,明朝的大臣们连上朝都不来了,崇祯皇帝临到最后才认识到,杀魏忠贤杀错了。(魏忠贤剧照)
最后时刻,崇祯皇帝厚葬魏忠贤令人非常不解,到底怎么回事呐?
魏忠贤其人。
魏忠贤不认识字,是一个市井无赖,一次赌博输了太多,自宫入了宫。魏忠贤巴结上了朱由检的乳母客氏,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1620年明神宗和明光宗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这下魏忠贤飞黄腾达了,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本来不识字是不能做秉笔太监的,因为客氏的原因,不识字照样做了宫内太监一把手——司礼监秉笔太监。(秉笔太监一般都提督东厂)(东厂的腰牌图)
魏忠贤开挂的人生从此开始,广收党羽,排斥异己,对东林党痛下杀手,在很多人的描写来看是“罄竹难书”了,魏忠贤是要多坏有多坏,真是这样吗?
魏忠贤和东林党谁的格局大?
魏忠贤虽然没文化,但是对大明朝很忠心,尤其是关系到明朝的大局上,他的表现可圈可点。
东北边防前线后金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闹腾的欢,前线缺马匹,缺钱怎么办?大臣们束手无策。魏忠贤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没几个钱,养活一家人都不容易了,还在他们身上刮油,征收时间又长,也不一定凑齐。他另有办法,马匹是从官员手中半卖半抢筹集齐了(得罪了很多官员),钱主要是从各地商业征税,和海税(经营海外生意),他自己也在其中大捞特捞,不过换个其他官员也会这样干,很快筹集齐了军费,而且还有剩余。
河南当时受了灾,国家还能拨款赈灾,长达几十年没有治理的黄河也开始治理了,魏忠贤明白一件事,老百姓没饭吃逼急了会造反的,镇压起义这个成本太高了。
朱由校(明熹宗)临终之时曾经对朱由检(明思宗)说过这样的话:
“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这是明熹宗评价魏忠贤,都知道朱由校是个木匠不理朝政,那是不了解明熹宗的治国的权术而已,暗中操控大局。崇祯帝听了吗?没有,将魏忠贤肢解了,头悬挂在河间府,其他部分不知所踪。问题是魏忠贤那些数不清的党羽在哪里?怎么没造反杀了崇祯帝?都是一些政治投机之徒,魏忠贤和皇帝是一体的,一损俱损,自己做不了皇帝的。
东林党的“君子”上台了,大明朝有了这么多“君子”应该到了“中兴”的时候了。想必大家都清楚,崇祯时期内忧外患齐至,重点在明朝内部的起义上,如果没有这么多起义,清军想打进来是不太现实的。(崇祯皇帝剧照)
东林党人干了一件毁掉大明朝的小事情,海禁了,不做海外贸易了,其实还在走私贸易,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就是有名的海盗兼海上贸易,这些人挣的钱全部落入当地商人和官员的腰包,以前魏忠贤征税太多了,大部分的工商业都不再征税了。大明朝的税赋怎么办?简单,分摊到农民身上,以前免除的补上,还可以征税到几十年后。东林党人代表的是江南地区商人的利益,他们有的收商人的钱,有的家族直接做商业,自己的腰包要鼓鼓的。就拿投降清朝的钱谦益来说吧,他家族的财富让清朝统治者目瞪口呆,非常之多,这也是东林党的“藏富于民”了!
东林党等执政直接导致中原西北的很多老百姓没饭吃,什么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组织数不胜数,这是东林党人执政富了一方毁了大明朝了,只有自己的小圈子,小地方,有时还把责任推给崇祯皇帝啊,毁掉大明朝,东林党应该记首功!
东林党当政不但毫无建树,而且出现了致命的施政错误,格局太小了,看似饱读诗书的“君子”对大明朝来说是地地道道的“小人”,大局观还不如一个不识字的太监“魏忠贤”的格局大。
崇祯皇帝的问题。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干什么的?说白了一点就是皇帝的家奴,为皇帝看家护院的,同时为了制衡内阁和外朝的臣子,算是大明皇帝的帝王之术——权利制衡。魏忠贤一死,制衡失去控制,外朝独大,后期崇祯皇帝意识到了这一点,加强了宦官的权利,但为时已晚。
最后明白过来的崇祯皇帝,厚葬了魏忠贤。
魏忠贤的死是不是导致外族入侵与明亡的关键?
魏忠贤早就死了,我们不能假设,他也不是明朝灭亡的关键。明朝灭亡的主因是农民起义,如果没有农民起义,单单凭后金的10万人马是不太可能攻进山海关的,更不要说统一全国了。关键是魏忠贤后来的执政者,包括崇祯皇帝和大臣,崇祯皇帝看似忙得很,有点瞎忙,没有在大局上把控住朝政,朝臣们结党营私,都是为了小集团利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处于饥饿状态下的大批农民加税,一点大局观也没有,这些东林党和其他一些小党派是明朝灭亡的关键,政策由他们定,由他们执行,引起这么多农民起义,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明朝官僚体系众人的事情,尤其是以东林党为首。
崇祯皇帝要了面子,丢了大名江山。乾隆皇帝时期专门修了一本书是《贰臣传》(又称《钦定国史贰臣表传》),专门记载大明朝的投降官吏,分甲乙编,甲等的是为大清做过杰出贡献的,乙等就是投降也没多大贡献的,大家可以看看,那些东林党的“君子”们很多都投降了。(《贰臣传》图)
附注:
给大家看一看一位著名历史作家刀尔登对东林党的评论:
“东林党终于到了得势之时,一旦得势,援朋引类,满朝忠义,正气滚滚,威风凛凛,然而所主张者,不过是尊经重道,要将老调子念完,与人斗时精神百倍,做起事来丝毫不见特殊之处,遇到边事这样的麻烦,更是只有束手长叹,所以徐光启曾说:‘党与二字,耗尽士大夫精神财力,而于国计民生,毫无干涉。’”
魏忠贤不死的话,明朝或许能续命几十年吧!
没有发生的事只能人为主观推演,只是片面的猜想,已发生的事,才是历史事实。历史没有如果,假设历史的人肯定是以历史为卖点的媒体专家,也就是吃媒体饭的人!如今这也是个时尚职业,有人以军事为卖点,有人以情感为卖点……。这其实就是大众娱乐,也没什么不好,反而能给了国人一个从多角度看待某一事件的机会。
个人认为明朝后期,已无想象空间,其发展已经进了一个死胡同。天下利益集团已经分裂了,各利益集团非但没有将大明天子作为共主,反而图谋瓜分大明天子的国权。东林党与魏忠贤集团的争斗就是夺权大战,而且双方已失去了底线,但是却出现了相对的力量平衡。也就是说双方各掌控了一部分利益集团。
如果魏忠贤不死,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凭手中掌控的资源,大体还能压住阵脚,明朝可能会延些寿,但也仅仅是可能而已。
魏忠贤一死,其利益集团群龙无首,内斗严重,从而导致闯王做大,而原魏忠贤所代表的各利益集团,也害怕东林党报复,纷纷开始找后台,这就给了闯王攻打北京的机会,也使得一些利益集团去勾搭清朝,寻找新的靠山。
闯王集团不成熟所以很快失败了,清朝因此进一步收编了中原各利益集团,成为天下各利益集团的总协调人。有鉴于清朝基本统一了长城以北,而且已进入中原,这就让天下各利益集团,看到了利益扩大的希望。于是清朝成了天下的共主,短时间内就一统中原。当然南明小朝廷也就被彻底抛弃了。
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可能还会多活一阵子,但是灭亡是肯定的,至于清朝能不能一统江山,个人看来这也是个大概率事件!
提法欠妥!!!魏忠贤阴险狡诈之极,兴风作浪一味制造事端,唯恐天下不乱。实为乱臣贼子!明朝的灭亡,怎能与这个人渣的死亡相联系?真是颠倒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