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帖木儿因为是蒙古后裔,再兼军功显著,在元朝朝廷中取得的成就要远大于李思齐。察罕帖木儿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基本平息了长江以北的农民军,收复了从陕西到山东一带的地区,保障了元朝大都的安全,被他击败的农民军号称百万之众。
察罕帖木儿被元朝朝廷视为力挽狂澜的栋梁,也获得了与功绩相匹配的恩赏,被册封为太尉、中书平章政事,成为仅次于中书令(丞相)的朝廷巨擘。不过历史上的察罕帖木儿并没有子嗣,而且他也不是元朝的汝阳王,生前都没有被封王。赵敏和王保保的父亲是赛因赤答忽,赛因赤答忽的妻子则是察罕帖木儿的妹妹。
因此,察罕帖木儿其实是赵敏和王保保的舅舅。赛因赤答忽的墓志铭记载:“(赛因赤答忽)子三人,长扩廓铁穆迩……忠襄(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出,遂养与家。……幼女一人,观音奴,在室。”文中提到的扩廓铁穆迩,就是《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哥哥,库库特穆尔,《明史》记载为扩廓帖木儿,也就是元末明初大名鼎鼎的“当世奇男子”王保保。
而通过墓志铭的记载,我们也知道了王保保如同小说中描写的一样,也有一个妹妹,不过她不叫“赵敏”或者“敏敏特穆尔”,而有一个同样好听的名字,观音奴。历史上的“赵敏”观音奴,并没有小说中那么分明的性格和跌宕的经历,关于她的叙述之少,对于她的生平我们只能通过些侧面的只言片语感测一二。她的前半生,主要受她的兄长牵扯。
察罕帖木儿在围攻益都的红巾军余部时,误信敌军的诈降,孤身进入敌营被杀。死后被追封为颍川王。他的父亲阿鲁温,也得到册封,为汝阳王。也就是说,小说中的汝阳王其实是他父亲的爵位。察罕帖木儿去世后,他的军队和官职由他的养子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继承。
王保保是群雄辈出的元末明初大时代中,一颗耀眼的将星。他既是元朝大厦将倾之际唯一勉力支撑的国之栋梁,也是与徐达、常遇春等明朝开国名将一较高下的当世战神。王保保数次挫败明朝对元朝残部的征讨,甚至连朱元璋都称赞其为当世奇男子。
朱元璋剿灭不成就动了招降的念头,但数次尝试都不能得。爱才之心始终在他心头萦绕,甚至动起了和王保保联姻的念头。这个联姻的对象,就是王保保的妹妹“赵敏”观音奴。彼时朱元璋已经定都应天建立明朝,着手北伐元朝残余,王保保率军退往西北,但是他的妹妹还留在颍州老家并被明军俘获。
朱元璋并没有难为观音奴,而是将她许配给了自己的二儿子朱樉。对于被俘的敌酋家眷,能够得到赐婚的待遇无疑是个很好的归宿。况且朱元璋的儿媳妇们大都出身功臣宿将之家,由此也抬高了观音奴的身价。
明朝建国凭借军功得以在逝后追封王爵的六人中,除了李文忠、沐英分别是朱元璋的外甥、养子因而没有联姻外,其他人家都有女儿嫁给朱家。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娶的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四子朱棣娶的中山王徐达之女,十子朱檀娶的是东瓯王汤和之女。而六人中的最后一位宁河王邓愈,他的女儿也嫁给了朱樉,但是按照朱元璋的安排只能位居观音奴之后为次妃。
虽然朱元璋对观音奴礼遇非常,但是王保保并没有被其打动,终其一生都在与明朝敌对,试图恢复大元统治。而失去政治价值后“赵敏”观音奴也没有再得到朱元璋更多的亲睐。她的后半生就和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樉牵扯在了一起。
作为除了太子外最年长的儿子,朱樉一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洪武三年,他就被朱元璋册封为秦王,之后就藩西北重镇西安。朱樉和观音奴的婚姻虽然是建立在政治联姻的基础上,但并不意味着观音奴心中就没有对幸福的向往。
虽然《倚天屠龙记》中,敦厚朴实的张无忌也曾在诸多红颜之间动摇,小说的结尾,金庸先生也还是留下了周芷若再次插足张无忌赵敏感情的伏笔,但我们还是基本上可以判定对于赵敏来说,张无忌将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可惜,与之相对是现实中赵敏所面对的朱樉,则是一个不成器的儿子、一个不称职的丈夫。
就藩西安后,朱元璋曾因为朱樉屡次品行不端,一度想将他治罪,后来由于太子朱标的求情而作罢。即使是在朱樉先于朱元璋去世后,朱元璋于追封谥号时还一一数落朱樉的罪行,罪行中就包括过于宠信次妃邓氏,虐待正妃观音奴。最终,追赠给朱樉的谥号是愍,这是一个很低的评价。
虽然在朱樉的葬礼上,朱元璋为观音奴主持了公道,但这对于她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在朱樉身边度过二十五个春秋之后,她已经丧失了对未来的期冀。
作为她的婚姻存在唯一价值的兄长王保保,早在二十年前就去世了。无论朱樉对她多么冷漠刻薄,但他始终是她的丈夫,也是没有留下子嗣的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
在朱樉去世后,生无可恋的观音奴竟然追随殉死,香消玉殒。在其备受煎熬的漫长人生中,或许唯有这绝世的义无反顾方有一丝《倚天屠龙记》中那个敢爱敢恨的奇女子的影子。
金庸先生深谙其小说的历史背景,只是不知道他是否知晓“赵敏”观音奴的身世竟如此坎坷,或许也是了解到了这些,他才在笔下赋予赵敏一个几近圆满的归宿。以后若有机会再重读《倚天屠龙记》,再见赵敏,再见观音奴,心中必会希望她能在虚构的桃源中获得幸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