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长沙古城墙的西城墙在湘江边,东城墙在浏城桥至天心阁一带,南城墙在今南门口一带,北城墙在今潮宗街与营盘路一带。
宋代的长沙城垣格局最终完全确定,范围为南止城南路,北止湘春路,东枕龙伏山,西邻湘江。
明朝洪武五年间(1372年),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垣修缮工作。
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城以后,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对古城墙进行过多次修缮。进入光绪时期,城墙成了人们遗忘的角落。
上世纪20年代,随着近代社会不断发展,长沙的部分古城墙不仅已失去了其军事战略价值,还对扩大城市、繁荣商贸产生了障碍。为此,从清末至民初,政府就多次决议要拆除城墙,1924年开始实施这一工程。拆除工作接近尾声时,仅留下了天心阁这一小段城墙未拆。
“追溯其中原因,不得不提到湖南名士曹典球。”冯建平说,当时政府提议将天心阁古城墙一并拆除,当时的市政筹备处负责人曹典球先生挺身而出,力陈利弊,并慷慨声言,要“睡在城墙上,与城墙共存亡”,得到了当时众多有识之士的拥护。经过再三呈请,政府才最后决议保留天心阁下城墙,修改环城马路规划,将原拟拆除天心阁后开辟的路段改为绕城墙而过。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