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慈禧亲密接触的洋鬼子:英国贵族淫乱清宫?

2024-12-27  虎思国学网  阅读 939


慈禧

  即使没有见过面,但总听过他跟八旗子弟的种种“浪游”传说,太后听了心动,忍不住召他入宫自己看个究竟也说不定。说实在的,《DcadenceMandchoue》有关清宫各种繁文缛节的描述,如果不曾登堂入室,实难想象出来。

  英国“从男爵”(Baronet)SirEdmundTrelawnyBackhouse(1873-1944)为了方便在中国活动,自取汉名“巴恪思”。1939年巴恪思到了日人治下的北平,入住外国公使馆区内。他一袭及膝长袍、腮帮子满是长长白白的胡须。骤眼看去,像一位中国的老先生。巴恪思一口京片子说得非常地道。

  其实巴恪思早在1898年就到了北京。他在牛津念大学,可是没有修完学位。对外语有特殊天分,中文以外还通晓法文、德文、拉丁文、俄文、希腊文和日文。到北京后一年,他就在英国使馆服务,同时也给《泰晤士报》做些翻译工作。1903年受聘为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法律和文学教授,一年后成为英国驻外使馆的agent(特务?)。原来SirEdmund除上述六种语言外,还通晓蒙古文和满洲文。

  1910年巴恪思和J.O.PBland合著的《ChinaUndertheEmpressDowager》(慈禧太后治下的中国)出版,轰动一时。巴恪思声称他在八国联军焚城时捡获一本景善的日记,因此书中引述日记的数据有不少是“秘史”。后来他又跟别人合编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中英口语辞典。看来巴恪思的著作日渐受到行家的重视,不然资深汉学家SirWalterHillier不会推荐他出任伦敦大学King’sCollege的中文系主任,但他因病未能成事。

  巴恪思的另类书写《DcadenceMandchoue》(《淫乱满洲》)手稿在图书馆搁了近四十年,最近才由DerekSandhaus取得整理出版。书的副题是:《巴恪思爵士中国回忆录》(TheChinaMemoirsofSirEdmundTrelawnyBackhouse)。我们记得,巴恪思是在八国联军焚城前两年抵达北京的,因此他有机会目睹“联军”中的暴徒在光天化日下抢掠宫廷宝物的经过。巴恪思认为这种罪行是白种人的耻辱。他伙同一些满洲朋友抢救了相当于五十万两银子(Taels)的古董文物,其中一件是慈禧最心爱的玉石。巴恪思通过李莲英安排把这些宝物送回宫里。慈禧跟他见了面,“龙颜大悦”,巴恪思在华的secondcareer由此展开。

  1943年,住在外国公使馆区的瑞士名誉驻北平领事ReinhardHoeppli医生乘坐人力车外出,路遇那位长袍及膝的老先生。领事不认识他,没有打招呼,但给他拉车的满洲车夫却一眼就认出他是谁,告诉领事说“我们是面对伟人了”,因为谣传此君曾是西太后的情人。洋车夫的话说得客气了。在《淫乱满洲》的文本中,口没遮拦的老百姓有时直呼这位有“洋荣禄”之称的巴爵士为“那位×过老佛爷的洋鬼子”。

  巴恪思的故事神奇得直如天方夜谭。我们从小听来的“清宫秘史”,都肯定太监李莲英无恶不作。可巴恪思却跟他特别投缘,互相推心置腹,无所不谈。有一天退了朝,李莲英邀请巴恪思到他靠近CatholicCathedral那家自己的“豪宅”坐一会。原来太监要给洋朋友看看自己“净身”后留下来泡在火酒里的阳具。

  巴恪思又说:“李莲英此时像一头发情的公羊,一边促我脱去衣服,一边向我展示他擦得香喷喷的身体,好让我慢慢地欣赏……(下删多少多少字)。”

  SirEdmund是个同性恋者,阴性。他自认对女人没有兴趣,承认一生中有过的“男女关系”只慈禧一人。

  李莲英领着巴恪思到老佛爷的睡房,给他身上各“孔道”擦满了檀香油,又给了他一些清宫特制的春药。他们一踏进太后的孔雀睡房时,太后就瞧着巴恪思嚷道:“我的床冷冰冰的,快来排解我的寂寞。”太监吩咐巴恪思在垫子上跪下,好让老佛爷前前后后抚摸他。

  “胡说!”老佛爷道:“他跪着怎能‘为所欲为’!让他脱得光光的,好让我慢慢欣赏他迷人的胴体,‘愿饱眼福’。”

  “为所欲为”和“愿饱眼福”都是巴恪思夹杂在文本中的原文。他通多种语文,一有机会就炫耀。他叙事时还有一个更难忍受的地方是爱话分两头地不断打岔,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从这角度看,《DcadenceMandchoue》果然是一本未经作者修饰的回忆录。

  老佛爷前前后后“爱抚”巴恪思一番后,吩咐他说:“你得忘记我是太后,把我看作杨贵妃吧。你自己就是唐明皇。”

  慈禧六十九岁,巴恪思三十三岁。他跟她亲热时,发觉到她的乳房结实如少妇,皮肤散发着紫萝兰香味。纤细的身躯肌肉均匀,充满生命力。一向只近男色的巴恪思居然动了情:“我看着她浑圆丰满的屁股,欲念不禁涌上心头。在我这个堕落变态的同性恋者说来,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经验。后来再也没有发生过。”

  从此SirEdmund成了老佛爷口中的“tameforeigner”,一个驯服了的洋鬼子。只要李莲英打出“恭奉慈旨巴恪思今晚来园有要事”的宣示,tameforeigner就携备春药上道。SirEdmund也心甘情愿做太后的性奴。

  我们在回忆录看得清楚,巴恪思留在宫内服侍慈禧,是自愿的。如果我们想到他英国贵族的身世、自己在专业上的地位,再看看他在慈禧面前那种奴颜婢膝的崽子相,真奇怪他为何自甘堕落如此。有一次他犯了过错,要在主子跟前请罪:

  Ikneltandkowtowedtillthebloodappearedonmyforehead.“OldBuddha,Ideservethedeath,nay,ninedeathsatyourmightyhand.”(我跪下来叩头直到额前满是鲜血。“老佛爷,我该死,不,该在你手上死九次。”)对慈禧说的恭维奉承的话,肉麻得不知廉耻。

  要介绍一本书,理应引一两段文字作例证。如果把《淫乱满洲》作野史看,你将会大失所望,因为书中落墨最浓的不是光绪、珍妃等人怎么遇害,或袁世凯怎样丧权辱国的传闻,而是作者怎样参与及旁观晚清末年皇室荒淫的故事。这真是一本绘影绘声以性爱描写为重心的《品花宝鉴》,只是这里的“花”,是男色。这些描述,若要引文,或可仿洁本《金瓶梅》那样以括号表示下删多少多少字。可是引文是论证的一种根据,取舍之间不能避重就轻。本文对“tameforeigner”跟太后交欢的场面一一略而不录,是坏了书介规矩,但我觉得与其说话吞吞吐吐,不如干脆留一片空白。(英文版是由香港EarnshawBooks出版。中译本《太后与我》是王笑歌手笔,新世纪出版社。)

  巴恪思是个性格极为复杂的人。他身为没落英国贵族,在Hoeppli医生眼中却是个他生平所遇到的“最反英国的英国人”(“themostanti-BritishBritonheevermet”)。他崇拜希特勒、仰慕日本的礼仪文化、对旧日专制时代的欧洲生活极为向往。你可以说他是个法西斯主义者。他中文说得地道、行为举止衣着饮食几乎全部汉化(或满化)。他在北京居住了四十五年,最为人不解的是他自己的身份是“洋鬼子”,却一直避免接触“洋鬼子”,特别是英国同胞。他要出门到城中某个地点前,必先差遣从仆作“先头部队”,看看那地方有没有洋人的踪迹。他坐人力车上街,路遇洋人时,必用手掩面。看样子他在没有洋人的清宫的生活真像如鱼得水。

  根据Hoeppli医生的记载,巴恪思从未结婚。1942年受洗成为天主教徒,因此后来兴之所至把自己看做“Paul”Backhouse。天主教的弥撒美学和教堂音乐吸引了他。但可能还另有原因。照医生的估计,他也实在太孤独和生活太拮据了。希望通过教会的关系得到经济的援助和住所的安排。他最希望能住在一家有花园的修道院。巴恪思的一个“嗜好”是“flagellation”,鞭笞。让别人鞭打自己从中得到快感的是为“受虐待狂”。自我鞭打折磨自己,是宗教上一种赎罪方式。巴恪思一生自相矛盾之处颇多,说不定在满足这“嗜好”上他会双管齐下,既求性满足,也为赎罪。Hoeppli说有数据显示巴恪思有一段时期在英国情报部服务过。一个反英的人给英国情报机构做特务,真不可思议─除非他是反间谍。

  号称回忆录的《DcadenceMandchoue》会不会全部是子虚乌有?自从中西学者相继揭发巴恪思引用的《景善日记》是做假之作后,巴恪思史学家的声名在行内成了笑话。史家的巴恪思既不可信,那么慈禧“姘头”的巴恪思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本书的编者DerekSandhaus认为故事尽管荒唐,但“thetameforeigner”跟慈禧结缘的事也并非绝无可能。1902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焚城”过后,西太后回朝。大劫中死里逃生的太后,返京后开始修补与洋人的关系,不时主办一些园游会之类的社交活动。一位美国画家要为她造像,她也言听计从。巴恪思曾多次充当英使馆和清廷交往的翻译,说不定太后在这种场合见过他。即使没有见过面,但总听过他跟八旗子弟的种种“浪游”传说,太后听了心动,忍不住召他入宫自己看个究竟也说不定。说实在的,《DcadenceMandchoue》有关清宫各种繁文缛节的描述,如果不曾登堂入室,实难想象出来。

  DerekSandhaus因此不相信回忆录全是伪托。巴恪思热爱清廷,回忆录可说是他的eulogyfortheCh’ingDynasty,是为追悼大清帝国的沉沦而写的礼赞。如果我们接受这种说法,那么巴恪思跟太后的关系是否实有其事或是作者的痴人说梦,实在无关重要,因为依Sandhaus所说,这是一个老去的恋人为纪念一个逝去的年代写的情书。

相关话题  #洋鬼子  #清宫  #英国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