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节奏舒缓,腔调优美,成了脍灸人口的著名唱段,至今流传不息。他打破青衣不能唱南梆子的旧规。为旦角闯开一条新路。晚期的梅腔,更多地使用装饰音,使唱腔达到又甜美又深厚,刚柔相济的妙境,梅兰芳精心研究旦角的唱法技巧,很注意起唱时发音要自然,结尾时收得委婉,使人听起来余味无穷。
他提倡:颠、挑、滑、康、刚、柔、起、落、轻、重、顿、断、颤、连的14种唱法技巧。他还善于吸收京韵大鼓等其他剧种,其他行当的唱腔为已所用,使自己的唱腔既丰富又有新意,人们评价梅兰芳的唱腔“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具有轻歌曼舞的古典美。
他的重要贡献是,从古代诗歌、绘画、雕塑、武术及各种表演艺术的精髓中,在他的古装戏中创编大量的舞蹈,把传统舞蹈的轻歌曼舞引进京剧旦角艺术中来。如《嫦娥奔月》的花镰舞,《西施》的盘舞,《天女散花》绸舞,《黛玉葬花》的花锄舞,《太真外传》的拂尘舞,《廉锦枫》的刺蚌舞,《霸王别姬》的剑舞,《洛神》的仙女舞等等,这些舞蹈轻盈入画,优美绝伦,蜚声中外,被日本人称为“梅舞”梅舞可以在情节极少的情况完全以舞蹈动作造出意境美,《天女散花》舞蹈动作优美,加上典雅的词句,优美的唱腔,使人完全陶醉在古典美的歌舞声中《霸王别姬》双剑翩翩起舞,令人好不惊叹,《洛神》中美妙的身段和舞蹈,天上仙境,抒发出浪漫主义浓郁气氛,大大增添了诗情画意的色彩。
这是梅兰芳在京剧《贵妃醉酒》中扮演杨贵妃(摄于20世纪50年代)。
梅兰芳轻歌曼舞的舞姿,配上那优美的唱腔,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的古典美。梅兰芳出场亮相,尚未开口,观众就会被他那雍容华贵的丰采所吸引。全神贯注留心他一举一动。这样的舞台效果只有大师级的艺术家才能创造出来。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的京剧艺术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他以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实践,为京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的旦角艺术不但影响了同时代人,也影响了下几代人;既影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
梅兰芳的艺术美跟他的人品美密不可分。他在日寇占领上海和香港时期,蓄须以明志的事迹人所共知。他的做人风范长存,他性格随和,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尊敬师友,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同行相亲,深广的文化修养,关心弟子,爱惜人才,在艺术界传为佳话。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一生三次访日本,二次访苏联,一次访美国。梅兰芳前两次访日取得了圆满成功,日本评论界一致认为京剧具有形式美和象征美。梅兰芳访美使美国人民大开眼界,破除了西方人对中国戏剧所持的错误观点,培养了一些洋戏迷。
梅兰芳在美国播下的京剧种子,经过半个世纪,现已开花结果。梅兰芳的访苏应视为中苏两国文化交流新的里程碑。前苏联著名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看了梅兰芳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梅兰芳的三国之行,为在海外传播京剧艺术作了开路先锋,影响极其深远。使中国京剧艺术在世界艺苑中独一无二,已为任何国家民族的艺术无法取代。
梅兰芳在自己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脚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独具风格的“梅派”。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人们提起梅兰芳都是充满钦佩和敬重的。
更多相关内容请前往:历史上的今天8月8日 |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