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有两套历法:阴历和阳历。在日常生活中,这两套历法并行不悖,所以我们每年都会有两个年初和两个年尾。我们管阴历的年初叫春节,管阳历的年初叫元旦,春节是阴历的新年,元旦是阳历的新年,这两个新年,我们都要过,都要放几天假,只是在形式上,阳历的新年远远没有阴历的新年过得隆重罢了。
民国人是不是也有两套历法和两个新年呢?
让我们翻开鲁迅的日记。
1917年1月1日,也就是元旦那天,《鲁迅日记》上写的是“休假”。
1917年1月2日,元旦过后的第二天,《鲁迅日记》上写的还是“休假”。
1917年1月3日,还是“休假”。
到了1月4日,“上午赴部办事”,鲁迅开始上班了。
也就是说,在1917年元旦,鲁迅的单位放假三天,放假时间是1月1日到1月3日。
但是到了1917年1月23日,也就是那一年的春节,鲁迅却在单位上班,他的同事们也都在单位上班。此后的1月24日、1月25日、1月26日,仍然照常上班,丝毫没有放假的迹象。
由此可见,在1917年,在鲁迅的工作单位,元旦放了假,但是春节不放假。
不光1917年,再往前追溯,从1916年一直追溯到1913年,每年过元旦,鲁迅都有三天假期,而春节期间都是照常上班。
那时候鲁迅的工作单位是教育部,元旦放假而春节不放假,并非教育部这一个机关的特色,而是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通例,包括学校也是如此。
老舍先生写过一篇《我的母亲》,回忆他年轻时在“北京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当校长,到了阴历年的年尾,学校照常上课,除夕不许回家祭祖,大年初一也不许回家拜年。老舍怕母亲一个人在家寂寞,特意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家探望母亲。母亲很高兴,以为儿子要在家过年,哪知老舍说一会儿还得赶紧回学校,母亲愣住了,半天才叹口气说:“走吧,小子!”老舍心里难过,在赶往学校的路上,看见街上那么热闹,想起母亲在家那么冷清,泪水遮迷了他的双眼。
老舍是校长,他想在家陪母亲过年,宣布学校放假不就行了吗?还真不行。第一,学校的年假已经在元旦期间放过了;第二,春节不放假是北洋政府的强制规定,连教育部都不敢放假,老舍的小学要是胆敢“逆天行事”,那他这校长就当到头了。
四 民国春节为什么不放假
为什么元旦能放假,而春节反而不能放假呢?因为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曾经发布《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要求废除阴历,改用阳历。后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又通过内政部发布命令,要求国人从1913年起跟阴历彻底断绝关系,举凡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春节、七夕等等按阴历走的传统节日,一律改成按阳历过。
譬如除夕,本来是阴历的腊月二十九或者腊月三十(视大小月而定),现在要改到公历的12月31日。再譬如春节,本来是阴历的正月初一,现在要改到公历的1月1日。这样一来,传统的“旧新年”就等于被强制取消了,只剩下元旦这个“新新年”,所以新年只能在元旦过,年假只能在元旦放,到了真正的春节那天,反而要照常工作。
袁政府可不是简单地发布一个命令就完事了,还实实在在地派出专员对机关和学校进行督导,发现哪个单位不在元旦那天放年假,要处罚;发现哪个单位敢在春节那天放年假,也要处罚。所以在民国头几年,像鲁迅和老舍这些吃财政饭的国家人员,新年都是在元旦过的,他们始终都没有过上一个真正的春节。
至于不吃财政饭的平头百姓,一样要受到监管,市民们刚开始怕撞到枪口上,也不敢过春节。例如1913年的正月初一,北京城里几乎听不到鞭炮声——大年初一放鞭炮,说明你还在过阴历的新年,说明你在跟新政府做对,万一被抓起来怎么办?
五 “旧新年”把“新新年”打败了
但习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腊月底过除夕,正月初一过大年,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世世代代都那么过下去,岂是政府一道禁令就能彻底改变的?另外中国这么大,地方这么多,再加上军阀割据各自为政,仅凭北洋政府当时的威权和行政效能,根本不可能让全国各地一起废除“旧新年”。
我们再看曾经跟鲁迅齐名的四川作家吴虞的日记。1915年1月1日,吴虞起了一个大早,“悬挂国旗,飞片拜年。”这是在响应北洋政府的号召,把春节改到元旦那天过了。可是到了这一年的2月13日,也就是阴历的除夕,吴虞“同香祖、长倩,及楷、桓诸女小饮,完结今年”,跟妻、妾和女儿们一块儿吃了顿团圆饭,说明他仍然把阴历除夕当成一年的年尾。当晚城里“鞭炮之声不歇”,第二天正是大年初一,吴虞“令人持片与少荆太夫人拜年”(《吴虞日记》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可见他是“新新年”也过,“旧新年”也过。新政府不让过阴历除夕,不让过大年初一,吴虞都没有服从,这是因为他是在成都过的年,当时成都处于半割据状态,不怕北洋政府处罚。
到了1918年,大概连北洋政府也觉得强行取消“旧新年”不可行,开始顺从民意,春节期间也允许放假了。
再看《鲁迅日记》,1918年元月的1日、2日和3日,以及2月的11日、12日和13日,都写着“休假”,元月份那三天的休假是“新新年”假期,2月份那三天的休假是“旧新年”假期,就跟咱们今天既在元旦放假,又在春节放假一样。
从民国建立一直到北洋政府倒台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政府一再提倡的“新新年”始终冷冷清清,只有机关、学校和一些新派人士会在元旦期间拜年、吃饺子、召开“新春茶话会”;而政府一再禁止以及后来禁而不止的“旧新年”却很快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一到除夕和春节,全国上下鞭炮齐鸣。这说明“旧新年”把“新新年”打败了,或者说民俗把政令打败了。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