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一级为公士,二级为上造,三级为簪袅,四级为不更,五级为大夫,六级为官大夫,七级为公大夫,八级为公乘,九级为五大夫,十级为左庶长,十一级为右庶长,十二级为左更,十三级为中更,十四级为右更,十五级为少上造,十六级为大良造,十七级为驷车庶长,十八级为大庶长,十九级为关内侯,二十级为彻侯。大良造位列第十六级。二十级爵制出现晚,十七级军功爵才是初始设定。
另外,《史记》按汉所承的二十级秦军功爵制来倒推商鞅“为列侯(彻侯),号商君”,跟商鞅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商鞅设计的军功爵1.0版只有十七个层级,没有彻侯、关内侯和驷车庶长。军功爵1.0分为两个序列。
第一个序列是赐给军中的校、徒、操、出公等勤杂人员的爵位,由“小夫”和一级公士两个爵组成;第二个序列是赐给战斗兵的爵位,包括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六级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十级客卿(灭六国后改称左庶长),十一正卿(灭六国后改称右庶长),十二级大庶长,十三级左更,十四级中更,十五级右更,十六级大更,十七级大良造(大上造)。
两个序列总共十七级爵位,其中二级上造至四级不更都是“卒”,五级大夫及以上都属于军官。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把原先的小夫、客卿、正卿等爵位剔除,又把关内侯、彻侯等纳入军功爵体系,才正式形成拥有二十个层级军功爵2.0版。
大良造与少上造均皆取名自“主上造之士”。
秦惠文王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一般由获得大良造爵位的功臣担任相国这一官职,相国这一官职沿用至汉朝。秦国一些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获封大良造,如商鞅、樛游、公孙衍、白起等。
商鞅
战国中期政治家。出身于卫国贵族,名公孙鞅,亦名卫鞅。公元前341年,因有功于秦,秦孝公封卫鞅于商(今陕西商州市)15邑,号为商君亦称商鞅。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就来到秦国。他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引荐,与秦孝公面谈了三次。前两次讲行帝王之道,孝公不感兴趣,听听就睡着了。第三次讲“霸道”,富国强兵,孝公听得很高兴。从此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重用。
公孙衍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人用兵如鬼,征战如电,奔袭如火。有“犀首”之称。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率秦军攻打魏国雕阴,击败魏军四万五千人,俘虏魏国主将龙贾,公孙衍因功封为大良造,公元前332年,魏国割让阴晋给秦国求和,龙贾被释放回魏国。公元前331年,秦军再次进攻魏国河西地,并再次俘虏龙贾,斩首八万,夺取了河西之地,开辟了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为秦国走向中原奠定基础。
白起
战国时秦国名将。又称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东)人。因与秦相魏冉相善,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受魏冉举荐,被任为左庶长这一官职。次年,白起为左更爵位,破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龙门),斩首二十四万,故官职迁为国尉。再次年,爵位升为最高级的大良造。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