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
2024-06-27 虎思国学网 阅读 914
以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这里风俗还是蛮多的,其中包括砸“地花”风俗,各家在几天前便买来“花药”准备好,预约有经验的“老师傅”来家中制作,或亲自动手制作。等到晚上燃放时,乡邻商量好各家燃放时间顺序,这家看完再看下一家,谁家的花呲的花叶高,喷的时间长,寓意着这家这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有经验的“老师傅”用小铁铲,在各家院里小心翼翼的掏几个内大口小,直径约十公分,深二三十几公分的小圆坑,里面放入一定量掺有铁粉铜粉的“土花药”,中间插上苇子杆,苇杆芯里面放上用细绵纸卷着火药的炮仗捻,然后填上红土,用锤子轻轻夯实,这就是砸“地花”过程,这种土法砸的“地花”到晚上点燃,喷发时间长,发出“秃秃秃”的声音,花冠足有两房子高,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伴随着人们阵阵的欢呼赞美,映亮整个院子。偶尔也会出现“哑花”燃放失败现象,点燃后,不呲花,或喷发的劲头小,胆大的人跑上前,在“地花”周围快速使劲跺脚,助其喷发。若是遇到药捻在花中熄灭这种情况,更有胆大的人,拿着事先烧在炉火中烧红的铁条前去“抢救”:直接快速插到“地花”芯中,助起燃放,当然也有些“地花”因受潮等原因来不及“抢救”随着一声闷响,地面裂几道纹,冒一股子烟完事,遇到这种状况人家,常常会暗自颓丧,悄悄的来两声遗憾的叹息。现在市面上到处有各种款式礼花、彩花出售,我们这里也很少见到有人砸“地花”了。
元宵节,史上所称三元之一。所谓三元,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之为花灯节)丶中元节七月十五(鬼节,家家户户都要烧纸钱,即送钱给孤魂野鬼,以求得平安。)丶下元十月十五(秋收后农闲节)。
上元节=元宵节,在我们长江以南的地区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正月十五闹花灯,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办灯酒,全村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走家串户喝灯酒。
二,我们把糯米荡元称之为元宵。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意思是团团圆圆过完了春节,要忙春耕了。
元宵节是春节最后收官之节,在我们家乡史有15赛初1之说,闹元宵重在吉庆热闹。传承下来的习俗:一是包饺子,不但包够15当天早晨吃的,因第二天就是16,是结束节庆,一切规入正常的大开市之日,不管你从事那个行业都要收心归位纳入正规。所以饺子有离开之意,也叫撅尾巴饺,也一同包够,供16早晨吃,年年如此。二是放社火。民间成立有社火会,提前向安全部门报批,备好烟花爆竹,15晚上统一燃放历年如此。著名的是马道社火,年年然放,年年引起轰动。在文化生活贫乏时期,燃放可吸引周围100里以外观客。三是踩街。提前部属,高跷、早船、舞狮、大头和尚、别杆、唢呐,背锅等民间艺人在街道喜庆游走。每15这天人们象赶大会一样聚集观看,场面十分壮观。四是偷灯盏。也叫摄老竄嘴。15晚上家家都蒸点煤油时期的,铁质带把儿盛油拨念儿模样儿的馍,专供人“偷”,偷走的越多越好。寓意来年富裕还不易遭受老竄祸害。五是扎花树。用树棍绑成五股六杈的小树,绑上剪花绿叶,小麦、备好的带籽豆杆等象征农作物的物品,插在粪堆上,寓意来年丰收。这也是一道风景。现已失传。中国地大物博,民族风情异样,不同可推介,以便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