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中、下三元一词,本与七月半无关,它起源于《奇门遁甲》一书,而这本书在历史上是用于祈求福禄,避凶化吉的典籍。后来由于文人墨客的清高所趋,对七月半之”鬼节“称呼太俗气,又吓人,故套上了”中元”节称号,既趋吉避凶,又文雅,这雅号始传于宋元时期,盛传于明清时期。
二,七月半,原本是农闲时的一小贺节日。这时,春夏农忙已基本结束,就等秋收了,闲来无事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拿出家中上好食材,大家喝上几盅,过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便成了节日。
人们酒足饭饱后,总觉得缺少什么,又好像亏欠什么,人们不由想起了祖宗,毕竟没有祖宗,就没有今天的生活基础,于是七月半祭祖感恩便逐年流传开了。祭祖感恩,代代传承,承前启后,这是中华民族既对逝者负责,又对晚辈负责的民族文明特点之一,所以,五千年文明经久不衰,且将繁荣昌盛下去。
三,中华民族又是包容雅量的民族,七月半光祭自己的祖宗,显得狭隘自私,于是连孤魂野鬼一起供祀,祈祷阳间阴间尽显太平,祈求年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祈愿世间无厉鬼恶邪。事实上,七月半(中元节)就是祈盼丰收节日,演变成祭祀逝者之节,与其说是”鬼节“,不如说是海纳百川的同福节更确切些。
还有, 南方好多地方在七月中元节中,不准下河游玩,说是那两天七仙女下凡净身,凡人不准打扰。又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不准人们到处乱走。其实是让人们静下心来缅怀先祖,敬重离世之人,避开凶险,平安便是福,这大智若愚又是民族特色之一。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