姝儿:远嫁亦是生死未卜的旅程

2024-05-22  虎思国学网  阅读 10


自打《芈月传》开播以来,朋友之间打招呼都少不了来这么一句。不探讨下剧情都不好意思自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今天,时刻君就来和大伙好好策一策这《芈月传》背后的历史玄机。

咱们从第15集说起,主人公之一刘涛饰演的芈姝公主经过一番精巧布局死皮赖脸终于如愿以偿和她心仪的盖世英雄“老伯”秦王嬴驷喜结连理,数千人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奔赴位于西北边陲的秦国!

送亲队伍极尽奢华,锦旗蔽日,鼓乐喧天。然而,一番舟车劳顿之后,芈姝公主却大病一场,再加上演技浮夸一脸奸邪的魏夫人派人暗中下毒,温婉可人的姝公主差点命丧黄泉over在半路了!

至此,大家不免感到奇怪:皇室公主乘坐马车出嫁,这是多么优雅浪漫诗情画意的一段旅程,姝公主这身体也真是太过娇弱,坐个马车竟至大病一场???

一身正气才高半斗的时刻君决定果断出击,揭开事实的真相:这还真不能怪姝公主太过娇贵,我们看来浪漫的马车之旅,在古代人眼里那就是一场颠沛流离的生死之行啊!不相信?请容时刻君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1、路途颠簸


真相得先从古代的道路说起。古时候因为没有水泥,所以都是土路,马车车轮反复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地车道(古时称驰道)。

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亲们应该见识过土路,一碰到下雨就会形成各种坑洼,再加上土路本身就很硬实,开车经过那就是各种颠簸,分分钟让你菊花残满地伤!

而且,在秦始皇没有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前,各国的马车造得有大有小,车轮距离也就有宽有窄。所以列国的土路宽度并不一样,这就造成楚国的马车到了秦国,并不能走相对平整的驰道,可能你一边车轮在驰道上,另一边车轮却得行走于沟壑之中!

“老伯”秦王嬴驷在去楚国的路上就豪气冲天的表示将来要修一条统一宽度的驰道从咸阳直达楚国郢都。这说明秦王也深知车同轨对于出行的重要性。

2、马车问题

再来看看古时候的马车。中国的马车历史悠久,为了让车轮经久耐用大多会用一层铁皮包裹。铁皮可不像我们现在的轮胎一样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

此外,中国因为始终无法解决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所以出行一般都是使用两轮马车,不能像西方的四轮马车一样安装减震系统。那么为什么也不给车轮安装弹簧呢?

很遗憾,弹簧直到1776年才由英国科学家虎克发明,它也没法穿越到古中国。所以,古代的马车完全没有避震系统,纯粹就是两个轮子一根轴风风火火闯神州。


那时候皇帝召见年迈的老臣,用的皇家车驾,为了防止老臣因太过颠簸而身体受损,一般都用麻草或者布帛包住车轮以达到减震效果。

我想大家也能够想象到,这样的减震方式对于飞驰的马车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所以坐马车在古代粗糙的土路奔驰是非常不舒服的。

楚国都城郢都到秦国都城咸阳,大约就是现在荆州到西安的距离,全程690多公里。按照现代交通的安全行驶速度80公里/小时来算,需要将近9个小时。而马车的速度取决于马,马力好一点的能达到20公里每小时,全程算下来大概35小时。

可是,690公里是现在的距离,我们有高速公路,有国道。古时候可没有!那时候的道路蜿蜿蜒蜒,甚至翻山越岭。所以,姝公主这趟颠簸的马车之旅应该持续数月之久!

然而!你们以为姝公主受的苦难只有这个吗???

3、噪音问题

马车越空质量越小,惯性也越小,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震动的厉害噪音也就越大。马车上也只有简单的一块布帘子与外界隔断,对噪音的控制完全起不到作用。

而楚国公主出嫁,马车必然要造得高大帅气,公主身份显贵,车上也就贴身侍女一人,故而姝公主承受的噪音也比普通马车要大。一路上车轮滚滚,响声隆隆。试想一下,让你一整月待在洗衣房里,那响声还不得把你逼疯啊?

4、污染问题

除了噪音之外,还有一大杀手。话说,工业革命时期伦敦被称为“雾都”,比我们今天北京的空气质量要更差。除开工业污染外,伦敦广泛使用的马车也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污染源。

一匹马排便排尿加放屁打响鼻所造成的污染,可以和今天十几辆汽车的污染相提并论。也因此那时候的欧洲经常爆发大规模的伤寒、鼠疫和霍乱。

所以,常年累月行车遗留下的马粪马尿以及疾驰引起的灰尘,也给姝公主的秦国之旅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这一路可谓细菌遍布,尘雾遮天,姝公主感染上什么疾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姝公主出嫁之路大病一场并非我们常人理解的身子娇弱受不得苦。实乃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所致!其实,还是有办法能够让姝公主免受马车颠簸之祸害的!

假如,当年威王没有将占星官唐昧双目刺瞎,让他精心钻研天地玄黄之奥妙,然后组建精兵强将来一次时空穿越!来到我们美丽繁华的星城长沙,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湖南国际车展上随便一辆舒适的好车就能够带给姝公主一趟真正浪漫诗意的秦国之旅了……

相关话题  #旅程  #生死未卜  #姝儿

大家还在看:《诗经》《尚书》《左传》《礼记》《周礼》《仪礼》《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中庸》《大学》《笠翁对韵》《易传》《子夏易传》《文昌孝经》《大戴礼记》《白虎通义》《匡谬正俗》《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明史》《宋史》《晋书》《新唐书》《旧唐书》《清史稿》《隋书》《宋书》《元史》《新五代史》《魏书》《旧五代史》《周书》《南史》《北史》《金史》《梁书》《北齐书》《辽史》《逸周书》《陈书》《南齐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知言》《大唐创业起居注》《西夏书事》《汉官六种》《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北盟会编》《过江七事》《战国策》《贞观政要》《五代新说》《靖康传信录》《松漠纪闻》《五代史阙文》《奉天录》《顺宗实录》《东观奏记》《九州春秋》《平宋录》《列女传》《晏子春秋》《十七史百将传》《唐才子传》《明儒学案》《十六国春秋》《高士传》《英雄记》《吴越春秋》《越绝书》《万历野获编》《江南野史》《徐霞客游记》《水经注》《东京梦华录》《大唐西域记》《洛阳伽蓝记》《武林旧事》《华阳国志》《蛮书》《吴船录》《都城纪胜》《岭外代答》《庐山记》《通典》《读通鉴论》《史通》《菜根谭》《增广贤文》《三字经》《荀子》《弟子规》《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传习录》《幼学琼林》《国语》《孔子家语》《说苑》《盐铁论》《近思录》《春秋繁露》《明夷待访录》《帝范》《潜夫论》《中论》《北溪字义》《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素书》《六韬》《孙膑兵法》《百战奇法》《三略》《将苑》《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乾坤大略》《兵法二十四篇》《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练兵实纪》《便宜十六策》《历代兵制》《虎钤经》《投笔肤谈》《何博士备论》《翠微先生北征录》《韩非子》《管子》《商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慎子》《扬子法言》《折狱龟鉴》《棠阴比事》《邓析子》《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北山酒经》《氾胜之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千金方》《金匮要略》《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灯会元》《药性歌括四百味》《针灸大成》《四圣心源》《洗冤集录》《食疗本草》《饮膳正要》《肘后备急方》《扁鹊心书》《温病条辨》《医学源流论》《三命通会》《神相全编》《撼龙经》《渊海子平》《滴天髓阐微》《葬书》《九章算术》《天玉经》《神峰通考》《疑龙经》《葬法倒杖》《焦氏易林》《李虚中命书》《月波洞中记》《灵城精义》《棋经十三篇》《古画品录》《园冶》《艺舟双楫》《茶经》《随园食单》《书目答问》《鬼谷子》《千字文》《吕氏春秋》《墨子》《百家姓》《淮南子》《智囊全集》《格言联璧》《梦溪笔谈》《笑林广记》《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论衡》《夜航船》《名贤集》《陶庵梦忆》《容斋随笔》《人物志》《权谋残卷》《公孙龙子》《龙文鞭影》《清代名人轶事》《老老恒言》《困学纪闻》《西京杂记》《南越笔记》《金楼子》《齐东野语》《避暑录话》《池北偶谈》《风俗演义》《尚书正义》《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山海经》《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搜神记》《老子》《庄子》《阴符经》《列子》《抱朴子》《黄帝四经》《黄庭经》《神仙传》《太玄经》《云笈七签》《悟真篇》《文子》《文始真经》《老子想尔注》《亢仓子》《尹文子》《刘子》《冰鉴》《浮生六记》《曾国藩家书》《幽梦影》《呻吟语》《日知录》《西湖梦寻》《郁离子》《龙川别志》《伯牙琴》《古文观止》《昭明文选》《声律启蒙》《文心雕龙》《随园诗话》《沧浪诗话》《训蒙骈句》《词源》《诗人玉屑》《牡丹亭》《闲情偶寄》《桃花扇》《长生殿》《警世通言》《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西厢记》《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博物志》《镜花缘》《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剪灯新话》《搜神后记》《初刻拍案惊奇》《绿野仙踪》《幽明录》《老残游记》《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新齐谐》《唐传奇》《酉阳杂俎》《隋唐演义》《子不语》《东游记》《济公全传》《三侠五义》《孽海花》《古今谭概》《鬼神传》《狄公案》《十二楼》《雍正剑侠图》《花月痕》《穆天子传》《三刻拍案惊奇》《北游记》《常言道》《三遂平妖传》《海上花列传》《何典》《南游记》《夷坚志》《杨家将》《绣云阁》《西汉演义》《南北史演义》《女仙外史》《韩湘子全传》《说唐全传》《儿女英雄传》《荡寇志》《前汉演义》《雷峰塔奇传》《岭表录异》《龙城录》《说岳全传》《后汉演义》《李公案》《老残游记续集》《刘公案》《大唐新语》《朝野佥载》《南史演义》《河东记》《小五义》《白牡丹》《幻中游》《独异志》《小八义》《薛刚反唐》《宣室志》《春秋配》《唐摭言》《开辟演义》《林公案》《海国春秋》《北史演义》《两晋演义》《薛仁贵征东》《僧伽吒经》《残唐五代史演义》《僧宝传》《中说》《隋唐两朝志传》《薛丁山征西》《毛公案》《心经》《了凡四训》《无量寿经》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