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此时西北军在与直奉军阀势力交战河南的境况下,同红枪会既有利益的冲突,也存在合作的必要,双方的条件谈判是为必然。但是二者之间这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不久就随着合作基础的消失而破裂了。
三
红枪会虽是出于自卫目的而组建的农民武装,它所进行的抗税、御匪等行动也有一定正义性,但是,在地方豪绅控制下的红枪会所具有的封建割据性,是不能被任何正统行政权力所容忍的。冯玉祥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后,同样不会容许境内异己力量的挑战。
7月10日,就职不久的冯玉祥就改组红枪会事致电鹿钟麟,称:“此等事须从实地实事做去,不是一纸公文可以了事。须先从最近几县,明示办法,切实考查,使确为有利无弊,做成一个好榜样,然后教他县效法,庶可化行全省。”[18](pp.9~10)
7月末,西北军完全占领河南,孙良诚部先遣部队抵达石家庄,并与阎晋达成合作意向。至此,冯玉祥整顿河南省内秩序的时机成熟了。
8月初,冯玉祥通令各县将红枪会“导入正轨”[11](p.457),要求限期将红枪会改编为地方保卫团[19]。紧接着,冯玉祥又以河南省政府的名义发布了《河南地方红枪黄枪等会改编民团暂行条令》[20]。在这份条令中,冯玉祥先对枪会的兴起表示理解:“各县地方人民,因受土匪之蹂躏,暨军阀之压迫,每多自立红枪、黄枪等会,或类似该会名目,冀图自卫,其志可嘉,其情堪悯”;接着承认,红枪会“此次援助民军,不惜重大牺牲,成绩颇著”;但随即又称,由于“其组织不善,份子复杂,以致行动逾常轨,弊端丛生”;因此“为绥靖地方保卫闾阎起见”,应对其“详加开导,布新去莠,一律改为民团,以作河南革命成功刷新民治之后盾”;条令还明白指出:对于“遵照前令改组民团,安分守己,保护乡里者,一律加以保护”;但“若不受官吏告诫,藐视革命命令,动辄举出范围,准驻地各军随时报告,分别情节,一律严办,万勿姑息”。冯玉祥如此软硬兼施,无非是出于将红枪会转变为任其调遣的武装力量的考虑,可谓煞费苦心。
但是,此时河南红枪会已经今非昔比。经过数次作战,红枪会不仅赶走了境内直奉军阀,消除了眼前最直接的敌人,更获得不少枪支弹药,增强了自身力量,势力大涨。因此,面对西北军的收编,各地红枪会出现分化。总的来说,黄河以南的红枪会多接受西北军的改编,而且在红枪会民团化的过程中,红枪会会首多是积极的,甚至是热心的,他们限制会众的行动,把各会改编为受官府控制的保卫团(民团),并规定团员的人数、薪额,再以保董、团总的角色来维护地方安定。如原红枪会会首孔庆升,就担任了民团军的小头目。对于这种现象,日本学者三谷孝先生曾解释说,因为红枪会会首同时又是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持者,面对村落内部的不断纷争,他们自然“热切地期待着安定的政权与乡村秩序的再次结合”[21](p.292)。这话不无道理。红枪会会首率部接受改编,其动因主要是对权力的追逐,从而实现他们对地方社会另一种形式的控制。但在豫北地区,如滑县、安阳、林县、武安、涉县等地,红枪会对西北军的改编就持激烈对抗态度,甚至将冯玉祥任命的林县、涉县与辉县县知事驱逐,另行委任,还设置了总务、会务、财务、执法等八大处来代替旧的县政府[22],将豫北一带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豫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一是此处活跃的天门会①势力高涨,在直隶、河南、山西交界的20多县里拥有30多万会众,并掌握了这些地方的行政权,例如武安、涉县、安阳、临漳、林县、滑县、浚县、辉县、淇县、汤阴等十余县的县长均有名无实,而由天门会掌握着一切行政和司法之权。二是奉系与直鲁军阀不甘心退出这一地区,因此对红枪会也有所拉拢,例如孙殿英利用与滑县红枪会会首霍文炳有亲戚关系这一条件,以答应为其提供枪械子弹、军衣马匹等,蛊惑红枪会接受奉军指挥,共同反冯,因此当冯玉祥所派毛印相、侯贯一等人向滑县红枪会提出将其改编、不得再行抗拒丁银捐税、干涉词讼等时,便遭到拒绝,毛印相等人也被红枪会关押[23](pp.66~78)。
对于红枪会的抗拒,冯玉祥西北军采取了镇压政策。8月17日,冯玉祥向部属王鸿恩发出了“查剿滑县红枪会电”。电文称:“顷接滑县任县长等寒电,称该县红枪会滋扰地方,曾经警队与民团协力击散。然以未受大创,现又啸聚各乡,抗纳粮捐,抢掳杀奸,日有数起。并探闻有奉方派人从中鼓煽”;“若保民卫民,则是正当之民众团体,若奸淫掳杀,则是乱民盗匪,败坏国纪,法所必诛。望即查明严办。”[18](pp.20~21)在西北军的围剿下,河南红枪会终以豫北天门会被剿灭为标志,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②。
综上所述,在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二次北伐期间,西北军与河南红枪会的关系对于当时的形势变化以及北伐的进展有着重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时局变换的动因与产物。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二者维持着貌似合作、实为相互利用的关系;但是,性质的差异决定这种关系只能是暂时的;随着西北军对河南的完全控制,二者合作的基础消失,红枪会被西北军或是收编,或是镇压,二者关系终以红枪会的消亡而结束。总之,这两支武装力量的关系演变,不仅是北伐革命史上重要的一环,也是认识军阀势力与其他地方武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面镜子。
①对冯玉祥西北军与红枪会的关系有所涉及的论著主要有:冯玉祥《我的生活》(黑龙江出版社1981年版)、[美]薛立敦《冯玉祥的一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王宗华、刘曼容《国民军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李泰棻《国民军史稿》(台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71年版)、[苏]普里马科夫《冯玉祥与国民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简又文《冯玉祥传》(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和《西北从军记》(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刘敬忠等《国民军史纲》(人民出版社2004年)、乔培华等“冯玉祥与枪会”(《郑州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4期)、倪侃“河南红枪会与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等。但是上述论著对西北军与河南红枪会在武汉国民政府二次北伐期间的关系演变均无系统论述,或将红枪会的举动简单地归结为革命行为。对此,笔者在文中有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1]第二集团军公报[Z].1927(90).
[2]国内要闻二.岳维峻就南路总司令之宣言[N].申报,1927—06—24.
[3]冯军在豫实行兵民合作[N].(上海)民国日报,1927一07—26.
[4]守愚.直系余孽对河南民众之剥削[J].向导,1927(186).
[5]霁帆.介绍河南的红枪会[J].中国青年,1926,6(1).
[6]神州.国民军第二军之失败[J].向导,1926(147).
[7]河南红枪会联合总部.告汴民书[A].一战时期河南农民运动[C].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8]天津特约通信.河南战事中奉匪军丧亡六万失败之二大原因[N].(上海)民国日报,1927—06—20.
[9]扈华.宜阳红枪会史[A].宜阳文史资料[C].1988(4).
[10]国内要闻.豫省两路战事[N].申报,1927—06一03.
[11]冯玉祥选集(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2]本馆要电.冯整理内部计划[N].申报,1927-07—27.
[13]冯军在豫实行兵民合作[N].(上海)民国日报,1927-07-26.
[14]京汉津浦具无战事[N].(天津)大公报,1927—07—16.
[15]国内要闻.冯军北展之状况[N].申报,1927—08—04.
[16]本馆要电.奉方与红枪会[N].申报,1927—06—28.
[17]被俘军管谈冯军[N].晨报,1928—02—04.
[18]冯玉祥政治要电汇编(卷三).民政[z].出版地及出版年月不详.
[19]本馆要电冯整理内部计划[N].申报,1927—07—27.
[20]国内要闻二.河南红黄枪会之民团化[N].申报,1927—08—03,1927—08—09.
[21][日]三谷孝.秘密结社与中国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2]李见荃.天门会始末记[A].申仲铭.民国会门武装[C]北京:中华书局,1984.
[23]孙修身等.河南滑县红枪会的发展与覆灭[A].文史资料选辑[C],1964(47).
①红枪会并无统一领导,组织分散,在各地的名目不一,天门会为其活动在豫北地区的一支。
②至1929年初,豫北天门会势力基本被西北军剿灭。抗日战争期间,红枪会、大刀会等各种名义的地方武装再度兴起,但其性质已与1920年代不同。
虎思国学网提示:
①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网站,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与研究资源。国学经典内容仅供学术交流与个人学习之用。
② 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若您发现本平台上发布的国学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您的每一份监督都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③ 若您在浏览过程中发现文章存在错误信息,欢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会即刻采取行动,进行核实并更正。
④ 我们鼓励用户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和阅读国学书籍,如各大书店及官方在线平台。若发现本平台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一经核实,我们将立即下架相关作品,尊重并保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